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29分11秒

    慧聪涂装网讯:粉末涂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进口粉末涂料物料是否属于固体废物仅凭借口岸监管人员的常识和肉眼观察无法确定,需要通过专门的固体废物鉴别确定,但迄今为止没有粉末涂料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标准、规范或方法,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进口粉末涂料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方法。在对多例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实例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固体废物鉴别方法:①确定物料的自然属性,包括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主要成分:利用低温电炉和马弗炉得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大概质量分数;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灼烧残渣的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②确定物料的产生来源,判断出物料是否属于粉末涂料产品,具体指通过肉眼观察物理形态和杂质;测量粉末部分的粒度分布;分析粉末部分的容器中状态、粒径分布、涂膜外观和耐冲击性等HGT2006-2006《热固性粉末涂料》中要求的指标。③确定物料的固体废物属性,即根据GB34330—2017《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中的相关条款,得出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结论。利用该方法对海关怀疑为固体废物的以粉末涂料产品名义申报进口的两种物料进行了固体废物鉴别,鉴别结果显示,两种物料均产生于粉末涂料产品生产过程,分别为不合格粉或者过期粉和超细粉,均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显示所建立的固体废物鉴别方法可行,可为进口粉末涂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和监管提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体废物定义为“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还规定“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适用本法;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适用有关法律,不适用本法”。由此可知,“固体废物”是一个法律名词,因为固体废物的形态不仅仅是固态,即固体废物不是“固态废物”,所谓固体废物实际上包括固态废物、半固态废物、除排入水体的废水之外的液态废物以及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固体废物鉴别是危险废物鉴别的前提,在危险废物鉴别之前,首先必须进行固体废物鉴别,如果一个物质不属于固体废物,那么它就不属于危险废物。固体废物鉴别是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需要和技术基础,通过固体废物鉴别可确认固体废物管理的对象,可有效地阻止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非法进口和利用。

    我国对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的管理政策,禁止进口《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15年)[文号:公告2014年第80号]中的《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简称《禁止目录》)固体废物,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不法商人常常以产品的名义申报进口或者走私《禁止目录》中的固体废物。在口岸固体废物进口管理中,仅凭借口岸监管人员的常识和肉眼观察,无法确定进口物料是否属于《禁止目录》中的固体废物,需进行专门的固体废物鉴别。固体废物鉴别作为控制境外《禁止目录》中固体废物进入我国的重要手段,对遏制《禁止目录》中固体废物的非法进口,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构建和维护固体废物进口的正常贸易秩序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的固体废物鉴别依据是环境保护部于2017年首次发布的GB34330-2017《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但是该标准仅详细列举了哪些产生来源的物质属于固体废物等原则性条款,未呈现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相关内容。我国尚未颁布关于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规范、标准、技术指南等,频频出现不同的鉴别人员对同样的鉴别物料得出不同鉴别结论的现象。

    迄今为止,鲜见国外关于专门的固体废物鉴别制度、标准、技术规范和鉴别机构的相关资料。国外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包括通过法律法规(但不限于):①定义“固体废物”,如美国《资源保护和回收法》(RCRA)、《美国联邦法规》中40CFR261.2和日本《废弃物处理和清扫法》均对固体废物进行了定义;②制定固体废物名录,如欧盟制定的《废物危险废物名录》(2001118EC);③规定固体废物范围,如美国40CFR261.4(b)~(g)中的20类固体废物和欧盟第200612EC号指令固体废物定义中的16类固体废物;④明确固体废物排除和豁免,如美国40CFR261.4(a)中不属于固体废物的25类物质、40CFR261.2(e)(1)中物质以特定的再生利用方式再生利用时不属于固体废物、欧盟《废物框架指令》(2008 98 EC)Article5中物质属于副产品而不属于固体废物的条件。因此,鲜见国外关于粉末涂料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料(简称“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相关报道。

    在GB 34330-2017中的固体废物范围囊括了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所有非产品(包括副产品)物质,包括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即这三部分物质均属于固体废物。由此可知,物质如果不属于产品(包括副产品),则其属于固体废物。《禁止目录》中包含“过期和废弃涂料、油漆”,因此,申报进口或者走私的粉末涂料物料如果不是产品,则为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对百余例以粉末涂料产品名义申报进口的物料固体废物鉴别结果显示,95%左右的物料为粉末涂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申报进口或者走私的粉末涂料物料进行固体废物鉴别,然而有关进口粉末涂料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方法却鲜有报道。在此,笔者建立了进口粉末涂料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海关查扣的怀疑为固体废物的两种进口粉末涂料物料进行鉴别,最终得到了这两种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结论,表明建立的固体废物鉴别方法可行。该研究可为海关部门的监管和执法提供技术依据,为进口粉末涂料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提供参考。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分析仪器和方法

    以报关名称为粉末涂料产品,而海关怀疑为固体废物的进口物料作为待鉴别对象,以下称为待鉴别物料。

    对主要含有机物的物料进行固体废物鉴别时,需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确定其主要成分,由于粉末涂料物料主要含有机物,因此,利用IFS66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布鲁克公司)分析待鉴别物料的主要成分,明确其中有机物是否为粉末涂料物料常用的树脂;参照GB/T 7531-2008《有机化工产品灼烧残渣的测定》,利用电炉使待鉴别物料全部炭化,再放入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得到待鉴别物料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大概质量分数,明确它们的质量分数与粉末涂料物料是否一致;X射线荧光光谱(XRF)经常被用于测量无机类物料的基本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数,因此,利用Panalytical Axios系列-顺序式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荷兰帕纳科公司)分析灼烧残渣的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确定其中无机成分是否为粉末涂料物料常用的颜填料和助剂的元素;采用Malvern 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英国马尔公司)测量待鉴别物料的粒度分布;按照HG/T2006-2006《热固性粉末涂料》中的试验方法,对待鉴别物料中的粉末部分进行容器中状态、粒径分布、涂膜外观和耐冲击性分析;采用肉眼观察待鉴别物料的颜色、形状和杂质等外观特征。

    1.2 鉴别方法的建立

    待鉴别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可以分为以下3个步骤。

    第1步:采用多种检测手段确定待鉴别物料的自然属性,包括(但不限于):采用FTIR分析主要成分;利用低温电炉和马弗炉得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大概质量分数;采用XRF分析灼烧残渣的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

    粉末涂料物料主要有机成分为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无机成分为颜填料和助剂,包括滑石粉、硫酸钡、碳酸钙、高岭土、云母粉、朱砂、雄黄、红土等,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质量分数分别约为60%和40%。将待鉴别物料的试验结果与粉末涂料物料相比较,只有当待鉴别物料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及其质量分数都与粉末涂料物料相似时,才能表明待鉴别物料来源于粉末涂料产品生产过程。

    第2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明确待鉴别物料的产生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肉眼观察物理形态和杂质等;测量粉末部分的粒度分布;分析粉末部分的容器中状态、粒径分布、涂膜外观和耐冲击性等HG/T 2006-2006中要求的指标。

    根据已完成进口粉末涂料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实践,只要将外观特征、粒度分布、在容器中状态、筛余物(125μm)、涂膜外观和耐冲击性等试验结果,与HG/T 2006-2006中规定的粉末涂料产品应符合的要求(见表1)以及超细粉(粒径小于10μm)质量分数小于10%的要求相比较,或者到粉末涂料产品生产企业现场调研的方法,即可推断出绝大多数物料的产生来源。只有当其中超细粉的质量分数小于10%,并且其他各项指标都满足HG/T 2006-2006标准要求,才能判断待鉴别物料属于粉末涂料产品。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第3步:根据GB 34330-2017中的相关鉴别条款,得出待鉴别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结论。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现场调研和对所完成鉴别实例的分析,粉末涂料物料包括7种,典型粉末涂料物料的具体产生来源、主要特征、照片以及固体废物属性分别见表2。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2.1 不合格粉或者过期粉的分析与鉴别

    待鉴别物料1主要为色泽均匀、无异物的松散绿色粉末,明显可见大小不同的结团,结团易捏碎成绿色粉末,结团内无任何其他颜色夹杂物,说明结团是由绿色粉末凝结而成(见图1),这与粉末涂料产品呈松散粉末的现象不符。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利用FTIR分析待鉴别物料1的主要成分,红外光谱图见图2。图2中谱峰的归属:1723cm-1为聚酯中CO的伸缩振动,1475和1578cm-1为苯环吸收,1405cm-1为CH2-CO-CH2变角振动,1018和1173cm-1为苯环置换吸收,1610cm-1为苯环骨架振动,1505cm-1为苯环碳与亚甲基碳的伸缩振动,1267cm-1为固化剂与聚酯树脂交联产物的CO-O-C伸缩振动,1118和979cm-1为BaSO4特征吸收,610和634cm-1为Ti-O-Ti振动吸收。由此判断,待鉴别物料1的主要成分是聚酯、BaSO4和TiO2。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利用低温电炉和马弗炉灼烧待鉴别物料1,得到其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65%和35%。利用XRF对待鉴别物料1的灼烧残渣进行半定量分析,所得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待鉴别物料1主要含有的无机元素为Ba、Ti和S,还有少量的Si、Fe、Al、Ca、Na、Sr、Cr、Bi、Cu、Mg、Zr、Cl、P、K、Sb、Zn和Br。根据待鉴别物料1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质量分数、主要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综合判断待鉴别物料1为粉末涂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待鉴别物料1中粉末的粒度分布,结果显示,粉末中粒度小于10μm的超细粉占38.6%,超过正常粉末涂料中小于10%的要求,使用时将会产生膜厚薄不匀、堵塞喷枪、吐粉、漆膜上出现凹坑等不良现象;粒度大于125μm的粉末占1.5%,并且待鉴别物料1中明显含有大小不同的结团,不满足HG/T2006-2006中粉末涂料产品必须全部通过125μm的要求,表明待鉴别物料1发生了严重的吸潮,或者贮存环境温度达到或接近该物料中聚酯的玻璃化温度,致使该物料的施工性能及涂膜性能变差,甚至完全丧失使用功能;根据HG/T2006-2006中的试验方法,对待鉴别物料1的涂膜外观和耐冲击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涂膜表面流平性较差,有少量的杂质,耐冲击性符合HG/T2006-2006中合格品的要求。由此可见,待鉴别物料1的粒度分布和涂膜外观不符合粉末涂料产品的要求。

    综上所述,判断待鉴别物料1的自然属性是粉末涂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产生来源是不合格粉或者过期粉,根据GB34330-2017中4.1a)条和4.1b)条,判断待鉴别物料1属于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固体废物。可归属于《禁止目录》中“过期和废弃涂料、油漆”项,因此,待鉴别物料1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2.2 超细粉的分析与鉴别

    待鉴别物料2主要为色泽均匀、无异物的松散浅黄色粉末(见图3),这与粉末涂料产品呈松散粉末的现象相符。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进口粉末涂料物料固体废物鉴别方法的建立

    利用FTIR分析待鉴别物料2的主要成分,红外光谱图见图4。图4中谱峰的归属:1723cm-1为聚酯中CO的伸缩振动,1459和1580cm-1为苯环吸收,1408cm-1为CH2-CO-CH2变角振动,1017和1182cm-1为苯环置换吸收,1608cm-1为苯环骨架振动,1510cm-1为苯环碳与亚甲基碳的伸缩振动,1265cm-1为固化剂与聚酯树脂交联产物的CO-O-C伸缩振动,1247cm-1为环氧环的对称伸缩振动,1102cm-1为环氧树脂中O-CH2的C-O伸缩振动,829cm-1为环氧树脂端基环氧环的特征吸收峰,1118和979cm-1为BaSO4特征吸收,609和635cm-1为Ti-O-Ti振动吸收,875cm-1为CaCO3特征吸收。由此判断,待鉴别物料2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环氧树脂、BaSO4、CaCO3和TiO2。

    利用低温电炉和马弗炉灼烧待鉴别物料2,得到其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58%和42%。利用XRF对待鉴别物料2的灼烧残渣进行半定量分析,所得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待鉴别物料2主要含有的无机元素为Ti、Ba、Ca和S,还有少量的Zn、Si、Al、Fe、Cu、Mg、Pb、Sr、P、Na、Bi、Cl、Sb、Sn、K、Br和Nb。根据待鉴别物料2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质量分数、主要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综合判断待鉴别物料2为粉末涂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待鉴别物料2的粒度分布,结果显示,粒度小于10μm的超细粉占57.6%,超过正常粉末涂料中小于10%的要求,使用时将会产生膜厚薄不匀、堵塞喷枪、吐粉、漆膜上出现凹坑等不良现象;根据HG/T2006-2006中的试验方法,对待鉴别物料2的涂膜外观和耐冲击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涂膜表面有凸起、气泡和针孔,可见杂质颗粒,耐冲击性不符合HG/T2006-2006中合格品的要求。由此可见,待鉴别物料2的粒度分布、涂膜外观和耐冲击性不符合粉末涂料产品的要求。综上所述,判断待鉴别物料2的自然属性是粉末涂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产生来源是旋风分离产生的通过袋滤器进行收集的超细粉。根据GB34330-2017中4.3a)条,判断待鉴别物料2属于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可归属于《禁止目录》中“过期和废弃涂料、油漆”项,因此,待鉴别物料2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3 结论

    a)建立了进口粉末涂料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方法,分为3个步骤:①分析物料的主要成分、主要无机元素、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大概质量分数,得到物料的自然属性;②通过外观特征、粒度分布、在容器中状态、筛余物(125μm)、涂膜外观和耐冲击性等试验结果,判断物料的产生来源;③根据GB34330-2017相关条款,得到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结论。

    b)利用所建立的固体废物鉴别方法,对海关查扣的以粉末涂料名义申报进口的两种物料进行了固体废物鉴别,结果表明,申报进口的两种物料均产生于粉末涂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其中一种物料因为质量原因或者因为超过质量保质期,而不能在市场出售、流通或者不能按照原用途使用,是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物料;另一种物料是废气净化、除尘处理过程中收集的烟尘、粉尘。两种物料都不符合HG/T2006-2006标准,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