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起公司中毒事故敲警钟 电镀业待转型升级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38分10秒

    慧聪表面处理网:3月14日晚,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原国合电镀厂内的凤起汽摩配有限公司工人在清理电镀废水池时,发生两死四伤的中毒事故。

    原来的国合电镀厂是一家超范围经营且管理混乱的小电镀企业。据介绍,环保部门批准“国合”仅几条电镀生产线,该厂却超建了几十条生产线。由于超范围经营,至2009年被强行关停时,仍未办理环评手续。

    “国合”是金华市电镀产业低、小、散现状的真实写照。我市现有电镀企业131家,除了相关产业为自身生产配套服务的电镀企业外,纯经营性的电镀企业112家,占总数的85.5%。

    电镀产业是金华市机械和装备制造、汽摩配、五金工量具、金属制品、电力和电子等支柱产业不可或缺的配套行业。但金华市电镀行业对支柱产业的配套率仅在20%~30%,且都是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小散件。不规范的经营模式又极易发生各类生产事故,凤起公司中毒事故再次敲响警钟。

    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和污染的控制也更为严格。一边是产业和环境的倒逼,一边是需求和配套的不协调,金华市电镀产业发展与支柱产业的做大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

    “低小散”电镀产业隐患重重

    金华电镀产业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之前只有70多家企业,不到100个车间,现在发展到131家企业、600多个车间,扩大了6倍多。虽然企业建了不少,但仍属于“千家万户”式的作坊。据市电镀行业协会调查,我市电镀企业员工不足100人的有46家,约占总数的44.4%;生产线在10条以下的约占企业总数的81%,60%以上电镀企业都以出租或承包的形式维持生存。这些设备陈旧、技术和工艺落后的电镀企业,通过偷排、漏排牟利,严重扰乱了电镀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电镀企业规模小,投入不足,人才严重匮乏。据协会对106家电镀企业调查显示,只有22家企业有电镀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管理不规范,污染治理不达标且隐患大。

    “上世纪90年代初,义乌饰品电镀加工成本只有加工价格的60%,现在已飙升到加工价格的85%~90%。”据金华电镀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龙介绍,过去投建一个电镀车间只要三四十万元,现在至少要四五百万元。他说,由于投入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持续走高,所以,低、小、散的企业就舍弃了污染治理的成本,埋下了严重的环保安全隐患。

    制造企业舍近求远找配套

    汽摩配产业是金华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截至去年底,全市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05家,年产销266.81亿元,同比增长22.73%。据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汽摩配产业近年都以百分之二三十的幅度递增。

    随着金华市经济的稳健快速发展,机械和装备制造、五金工量具、金属制品、电力和电子等产业也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这些支柱产业企业却要投入大量的物流和加工成本,到外地电镀企业去加工产销急需的电镀零配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绿源集团是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每年需要电镀的零配件产品总值超过上千万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