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严格食品药品、互联网等重点领域专利保护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39分41秒

    【慧聪食品工业网】今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在解读《关于严格专利保护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时表示,在注重严格专利保护工作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同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相关政策措施,强调对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和互联网、展会、进出口等关键环节的专利保护。

    贺化指出,《意见》关于深入落实中央关于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着眼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出严格专利保护的各项措施,体现知识产权大保护理念。注重政策创新,在现有制度框架内积极进行思路创新、理念创新和政策创新,拓展专利保护事中事后监管的内容与方式,加大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力度,提高专利执法办案效率,推进调查取证工作,促进授权确权维权的协调联动,拓宽专利保护公益服务渠道,深化专利保护领域社会治理,加强专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注重系统推进,强调重点突破。在注重严格专利保护工作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同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相关政策措施,强调对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和互联网、展会、进出口等关键环节的专利保护。

    结合《意见》具体措施,贺化分析指以下出八大亮点。一是体现专利大保护理念。《意见》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内积极进行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和政策创新,注重专利保护工作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促进授权确权维权的协调联动,推进行政与司法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深化专利保护领域社会治理,推进形成协调、顺畅、高效的大保护格局,以利于从各个方面深入落实中央关于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

    二是积极履行事中事后监管职责。《意见》提出,建立适应新的技术发展与生产交易方式的监管方式,完善专利保护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政策体系,推进建立健全专利执法监管规则,协调行业监管与社会监管,融合线上监管与线下监管,兼顾重点监管与一般监管,提升监管成效,切实履行政府监管职责。

    三是加大打击专利侵权假冒力度。加强对专项整治行动的统一调度,推动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提振创新者与权利人信心。加强技术手段运用,拓展专项行动类型与方式。坚决打击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侵权假冒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四是提高专利执法办案效率。建立案件送达信息的网上公告方式,方便案件送达。试行侵权纠纷案件书面审理机制,对立案时请求人已提交专利权评价报告的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侵权案件,经当事人陈述和质证后,可以书面审理作出处理决定。对庭前准备充足、证据收集全面的案件,可试行在口审结束后当场作出处理决定。对于证据充分的假冒专利案件,试行当场做出停止假冒行为的决定。

    五是有效推进调查取证工作。对权利人举证确有困难的,应充分、合理使用登记保存、抽样取证等调查取证手段,适当减轻专利权人举证负担。调查取证时,对拒绝配合的被调查人员和企业,依照相关规定列入征信系统失信名单。探索以公证方式保管案件证据及相关证明材料。

    六是加强授权确权维权协调。加快建立快速协同保护体系,畅通从授权、确权到维权的全链条快速保护通道。建立授权确权维权联动机制,加快侵权案件涉案专利无效宣告的处理速度,缩短侵权案件办理期限。建立从无效到行政调处的快速联动反应机制,组织执法、审查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就权利稳定性、侵权判定、案件处理等快速开展分析判断,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

    

    七是拓宽专利保护公益服务渠道。加强12330网络与通信终端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奖励制度。组织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通过互联网检索与市场暗访等方式,发现侵权假冒线索。完善境外展会维权机制,建立境外展会快速维权与境内维权援助联动机制。

    八是共建专利保护社会治理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具体包括: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有关专利违法违规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发挥社会调解与仲裁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建立专利维权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在构建专利保护社会治理机制中的作用。

    贺化还透露,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强政策解读和任务细化,要求各地知识产权局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工作中,确保政策有效落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