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这么跌下去啥时候才是个头?春节前猪价还能涨么?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42分27秒

    【慧聪网|食品工业】对于2019年,目前的观点几乎是一致性看涨,并且部分观点认为2019年将出现大涨。而看涨的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于调猪转调肉下产销区的不匹配、产区价格低迷下猪场的去产能、疫情本身对产能的削弱。

    今日国内猪价稳中走跌,跌价情况多集中在东北、华中、华东等地,两广、川渝猪价基本稳定。目前来看,多数主要产区养殖场户出栏积极,但春节备货尚早,需求提升难以同步,加之生猪产品可外调省份较多,低价产品相互竞争,尤其近期东北部分地区超低价生猪产品外调,对北方及中原多数市场产生较强冲击,屠企屠宰量多有下滑。

    出栏量明显高于往年同期猪价上涨压力较大

    市场需求较前期略有增加,但受疫情影响积压的生猪持续出栏,加之北方局部地区出现严重疫情,养殖户出栏积极性较高,冲抵需求增加的利好提振,近日猪价持续以震荡调整为主。目前距离春节仅剩27天时间,市场将逐渐进入春节前消费高峰阶段,屠宰企业屠宰数量将继续扩大,居民对鲜肉消费也将继续增长,因此我们认为1月份猪价仍有上涨,1月份生猪出栏量将依旧在5000万头以上,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1月份猪价上涨将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整体出现轻微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不存在明显甚至大幅上涨的基础,南方主销区部分省份猪价有望小幅适度上涨。

    就目前大猪、标猪存栏而言,辽宁、江苏、安徽、吉林、黑龙江、内蒙、河南下降较为明显,如果按照2017年同期出栏水平,在生猪可以调运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生猪供应将出现紧缺。然而在调猪转调肉的背景下,不仅仅要看大猪、标猪的供应,更重要的是当地屠宰场的产能是否能消化当地的出栏。尽管上述地区大猪、标猪存栏同比下降,部分达到15%-30%,但是由于屠宰产能有限,或者白条外调渠道不足,导致当地尽管大猪很少,但猪价仍旧难有起色。

    不可否认,的确部分省份疫情严重,且连续5-6个月,甚至8-9个月的亏损,去产能也较为明显。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华中的湖北、湖南以及华东的浙江,西南的四川、重庆,以及华南的广东、广西来说,仔猪、后备补栏的积极性也同样较高。

    1月份通常都是全年的出栏高峰期,黑龙江存栏7万头超大规模场的疫情使规模企业的担忧情绪也开始加重,大家都明白钱只有到手才放心的道理,因此在年关前都不会死扛,规模企业与散养户都在寻找好的出栏机会。相比较而言,规模企业在出栏上更占主动性,一旦大企业开始大批量出栏,散养户将丧失对市场的任何主导权。而对于疫区来说,猪源消化难度仍较大。

    需求:增加。冬季及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猪肉消费的旺季,也是刚需,尽管疫情的发生对消费者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历史来看,这都不是影响消费者消费量的关键因素。预计下周市场整体有上涨的可能,但是涨幅不大,除个别调入难度较大的销区省市外,其它大多数省市均无持续连续上涨的可能,建议养殖户在价格调整中把握出栏机会。

免责声明:慧聪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