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启动亚洲第一大城市内湖汤逊湖治理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1时33分46秒

    慧聪水工业网 近日,武汉碧水集团有限公司发来中标通知书,由长江环保集团牵头、长江设计公司和中建三局参与的联合体中标三湖三河水环境治理——汤逊湖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7.6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沿湖排口截污改造工程和红旗湖生态净化工程。至此,汤逊湖流域系统治理正式拉开序幕,为武汉市疫后生态文明建设增添动能。

    作为亚洲第一大城市内湖,湖北省武汉市汤逊湖水域面积47.6平方公里,历史上兼具调蓄、灌溉、航运、城乡供水等多重功能,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演变,汤逊湖沿湖排污、水质恶化等问题开始出现,水环境治理及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综合治理难度大,如何科学治水?

    2005年以前,汤逊湖湖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鱼翔浅底。之后,随着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水质逐步恶化。

    据了解,汤逊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于2019年5月正式启动编制,并于2020年3月正式发布。2020年5月,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政府批复,前后长达一年之久,背后是科学治水理念的不断深化,是治水责任的不断夯实。

    据长江环保集团参与了前期工作的工作人员介绍,仅规划方案修改版本就达100余个,可研报告修改次数也达20余次。另外,长江环保集团还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大量的本底调查工作,包括1700公里市政管网普查、QV和CCTV检测,全流域范围193平方公里社区管网调查以及湖泊内源污染调查等。可见,汤逊湖流域综合治理难度大,如何科学治水挑战大。

    将汤逊湖流域视为“山水林田湖草”组成的有机系统和生命共同体,用系统性思维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才是科学治水之道。经过反复磋商,长江环保集团协助武汉市政府探索形成了“大流域统筹、小流域分区、差异化施策”的技术路线,以及“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网构建、引水活水;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创新机制,加强管控”的措施体系,推动陆域水域、行政区、各行业同时发力,最终实现汤逊湖流域水环境整体根本性改变。

    借鉴莱茵河流域综合治理经验

    九龙治水、碎片化治水一直是水环境治理领域的难题。

    汤逊湖流域水系复杂,地跨江夏区、洪山区、东湖高新区3区,在以往的治理过程中,多头治水、治理碎片化,导致汤逊湖水质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为此,长江环保集团协同当地政府,找准问题根源,借鉴德国莱茵河流域综合治理等成功治理经验,提出“四统一两统筹”(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统筹支付、统一监管、统一验收、统一运维)流域治理模式,得到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和推介。

    据了解,汤逊湖沿湖排口截污改造工程首次大规模应用智能分流井和截流井技术,可根据井内水位或雨量控制堰门的开闭,实现精确截流;避免湖水向污水管网倒灌;可联网远程控制,实现自动化精准运行。充分利用红旗湖作为汤逊湖独立子湖的地理优势,有效发挥红旗湖作为湖湾生态缓冲区净化汤逊湖污水厂尾水的作用,通过“治湖先治湾”的综合技术应用,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项目库总金额达228亿元,一期解决流域旱季入湖污染问题

    根据综合治理规划,汤逊湖流域综合治理共包括7大板块、107个项目的项目库,项目库总金额达228亿元。治理目标分为近期目标(2021年)、中期目标(2025年)和远期目标(2035年),通过分步实施和整体推进,最终实现流域内河湖水环境质量整体明显改善。

    据了解,汤逊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重点解决的是汤逊湖流域旱季入湖污染问题。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削减入湖污染COD1031.1吨,氨氮202.84吨,总磷10.65吨,显著降低汤逊湖点源污染负荷,实现对汤逊湖沿岸75个混流排口的整治,并构建1.37km2的近自然湖泊生态湿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