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密码”可不止指纹,生物识别“一盯就解锁”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3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1时42分42秒

    慧聪安防网讯 人体可以被用来当作“密码”的部分远不止指纹,面部识别正在日益普及起来。银行、证券、金融社保、交通、教育、电子商务等场景应用频频刷屏,热度居高不下。2015年,支付宝就曾向公众展示“刷脸”实现登录和修改密码,今年在杭州开出的“无人店”同样也利用了这项技术。

1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手机里有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却总是记不起注册时自己设定的密码,只能不断重复着“找回,重设,又忘记”的套路。记住各种不同的密码这件事情看起来有点“反人性”,最终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彻底抛弃密码。科学家和商业机构都在努力把人本身变成密码,指纹、扫脸、虹膜检测等技术一个又一个地冒了出来。

    与面部识别越来越常见的“低姿态”相比,虹膜识别的“未来感”让这项技术更受到科幻电影的偏爱。从《碟中谍》每次新任务的解锁,到《少数派报告》中装在地铁车站的公众虹膜扫描器,男主角汤姆·克鲁斯与虹膜识别实在缘分不浅。除了安全领域以外,虹膜识别开始出现在各类商业应用中。最早富士通就曾在一款手机中尝试加载这项技术,后来微软的Lumia950也尝试过,可惜这些手机的虹膜识别效率很低,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一盯就解锁”的虹膜识别技术,不仅可以彻底解放人们的双手,而且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而言,虹膜扫描是目前移动设备上最安全的生物验证形式。对于消费电子行业来说,虹膜识别可以把解锁手机变成一种很酷炫的体验,也能应用在金融交易验证等各类场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