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农业是支撑国家这座摩天大厦的地基,农业机械化则是构建支撑这座地基的钢筋骨架。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新华社《食为政首——稳住农业基本盘增添发展底气》)
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多次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此前总书记也曾指出:“‘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粮食攸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作为农机化工作者,我们非常欣幸地看到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农业机械化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据新华社报道,7月22日总书记到吉林视察的当天下午就首先来到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了解粮食生产、黑土地保护利用、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等情况。
诚然,农业机械化确实已经并将继续为“食为政首”提供强有力保障。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24.2亿斤,增长0.9%。其中小麦产量2634亿斤,比2019年增加15.1亿斤,增长0.6%。2020年夏粮播种面积略减,但单产有所提高,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
“单产提高、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等成绩的背后,是农业机械化发挥的巨大作用。数字为证。今年三夏期间,截至6月17日,全国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收获冬小麦3.05亿亩,机收率达97%,其中黄淮海地区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分别达99%、93%,连续15天日机收过千万亩,均创历史新高,鄂、豫、皖、苏麦收均比往年提早3天左右,有力确保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夏粮颗粒归仓、秋粮播在丰产期,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
实际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年来就非常关心、重视农业机械化。2018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横空出世。《意见》明确指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所谓农业农村现代化,即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更好地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农业机械,才能更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加强农业农村生态保护、更好地释放农村的生产力。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此前已经走过的路径已经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仓廪殷实不仅关系着国人的口粮、饭碗,也是国家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今年的疫情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农业之于国家和经济全局基本盘的压舱石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是,我们也要从中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在疫情最严重之际,对春耕生产发挥的根本性的保障性作用。
说到粮食安全,我国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举足轻重,仅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对国家商品粮的贡献率就分别达到1/9、1/8。众所周知,一说起东北、黑龙江,大家脑里会马上产生地大物博、地广人稀的联想,而与这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大型农业机械在一望无垠的黑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作业。没有机械化,东北特别是黑龙江的农业生产根本不可想象,我们再也回不到建国之初靠锄头镰刀去耕种的时代,那样也根本保障不了如今14亿人的口粮安全——建国之初我国人口仅五六亿人,还不及现在人口的一半,且那时农村人口跟城市人口的比例也远远高于现在。虽然如今种子、化肥、农药等比那时强了不少,但一方面这些农资产品需靠农业机械这个物质武器施展到田间,另一方面还要靠农业机械这个现代科技集成的精准作业,才能减少对化学农业的过度依赖。
早在1959年,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个伟大论断。这是伟人在60年前对农业本质特征与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社会各界一定要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有足够高的认识。建国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条基本共识,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吃饭永远都是头号大事,农业的重要战略基础性地位都不可丝毫动摇。如今,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再增加一条共识,亦即当今及未来的时代,农业机械化都是支撑保障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如果说农业是支撑国家这座摩天大厦的地基,农业机械化则是构建支撑这座地基的钢筋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