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搬迁尽显环保理念 陕南生态交喜人答卷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2时19分35秒

    慧聪水工业网 陕西省政府出台《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提出了避灾搬迁的陕南大移民工程。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累计完成资金投入595亿元,集中安置32.4万户,搬迁安置群众累计达111.9万人。陕南大移民工程解决了民生问题,也给生态环保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1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用10年时间将60万户240万人民群众从大山深处迁移出来,这是陕西省政府对陕南移民大搬迁的承诺。

    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3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但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脆弱,长期深受地质灾害影响和洪涝灾害威胁。因此,陕西省政府出台《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提出了避灾搬迁的陕南大移民工程。

    “十二五”期间,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累计完成资金投入595亿元,集中安置32.4万户,搬迁安置群众累计达111.9万人。陕南大移民工程解决了民生问题,也给生态环保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净水质

    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日产日清

    “之前在山沟里住,生活条件很不好,废弃的污水和垃圾就直接倒在房前屋后,现在搬出来了,住在这么干净的房子里,生活习惯也改变了。垃圾扔垃圾桶,污水排入收集池,环境好了,住着心情也好。”安康市大连村村民谢立堂说。

    大连村是安康市焕古镇的一个移民集中安置点,焕古镇地处紫阳县西北部,汉江流经焕古段全长28公里,沿江有658户共2659人,是汉江水质保护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避灾搬迁的重要安置区,从2010年开始,全镇住在山上的6700多人实施整体搬迁,截至目前,焕古镇共搬迁1174户,总投资逾8000万元。

    以前,由于山区地形,大家分散居住,垃圾、污水等没有得到集中处理,一遇雨水天气,河面上就布满了生活垃圾。如今,谢立堂搬出了他在山沟里的房子,住进了新房。统一的管网收集污水,垃圾日产日清,山上依旧保留着他的10亩茶园,从社区到茶园40分钟的路程,连接了新家与旧业,也让搬迁出来的农户继续保留着那份与土地的眷恋。

    焕古镇也充分抓住本地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保护一江清水,打造贡茶古镇”为总体目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开办茶叶加工厂,收购茶农的茶叶,保障了茶农的茶叶销路。

    同时,焕古镇以创建国家卫生集镇、省级园林集镇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生产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夯实责任,强化措施,成立汉江水质保护小组,逐级签订责任书。

    按照“五个一”包组联户工作机制对环境实行网格化监管,对重点区域汉江沿线及境内57公里支流划分成14个河段,实行14名包村干部包抓责任的“河长”责任制,确保焕古山清水秀,努力使群众既望得见绿水青山,也看得到金山银山。

    保生态

    治理水土流失打造世外桃源

    在享有“一鸡鸣三县、两河汇一关”美誉的丹凤县竹林关镇江北新区移民安置点,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错落有致的道路,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映入眼帘。据竹林关镇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因为环境优美,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旅游景区,因此,竹林关镇结合陕西省政府安置方案与本地民生需求,将安置点一层大户型门面房改造成17m2~47m2不等的小户型门面房,这样更方便移民安置户做生意,让群众不仅搬得出,更能稳得住,能致富。

    距离江北新区移民安置点不远处,便是爆发7·23水灾的遗址桃花谷。当时的山洪造成竹林关镇百年一遇的灾难,经济损失巨大。而如今,按照水保生态、科技示范、治理污染、休闲旅游的思路,桃花谷建成了生态优美的清洁型园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