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鱽鱼消失几十年后重现 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8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2时22分16秒

    慧聪水工业网 听闻黄河入海口发现了黄河鱽鱼成年活体,虽远在千里之外,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环境监测站站长王占海也感到十分高兴:“我们的母亲河水环境有所改善了。”

    黄河鱽鱼曾经是活跃在黄河下游和入海口的一种鱼类,因为其肉质鲜美而成为顶级食材,一度受到追捧成为餐桌上的宠儿。

    但是,关于鱽鱼的记忆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渐渐从人们的味觉与记忆中淡去了。如今,有关黄河鱽鱼的样貌和味道,只能从老一辈人口口相传中,依稀猜度几分。

    其实,与黄河鱽鱼重逢的故事,也是黄河治理的故事。

    黄河染疾鱽鱼几成“传说”

    每年春季的3-4月,黄河鱽鱼从黄河口溯游而上,到东平湖产卵,繁衍后代。

    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短短的几十年,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在黄河下游,断流多次发生。

    特别是到了90年代,断流变得日益频繁。1997年,爆发了最为严重的断流,当年断流河道上延至开封附近,占黄河下游河道总长的90%,断流时间226天,刘家峡、三门峡水库开闸放水也未能阻止断流。

黄河水质

黄河断流资料图

    根据199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监测的66.7%的河段为IV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

    由于乱捕滥捞屡禁不绝,许多黄河“土著鱼类”一度濒临灭绝。以河南段为例,据20世纪70年代的调查显示,黄河鱼类种类为83种,到了20世纪末仅剩下30多种,平均每年就要消失1至2种。

    黄河断流,让黄河鱽鱼“无路可走”。河水污染,让黄河鱽鱼的生存面临威胁。而人工捕捞,更让它们的数量锐减。90年代以后,黄河鱽鱼几乎绝迹,逐渐成了虚无缥缈的“传说”。

    黄河治理成效卓然

    根据今年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显示,监测的137个水质断面中,I-III类断面占比73.0%,比2018年上升6.6个百分点,劣V类占比8.8%,比2018年下降3.6个百分点。

    “黄河水质改善,主要是源于黄河流域治理力度、环境执法力度加大以及国家新排放标准不断更新。”王占海说。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推动分区分类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评估,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治污行动,加强对汾河等支流劣V类水体整治。通过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建设,配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等措施,山西省沿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已经全部退出劣V类。

    生态环境部不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今年,黄河流域迎来史上最大规模入河排污口排查,这是继2019年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后,针对黄河的一次“全面问诊”,究竟有多少口子向黄河排污,终将摸清。

    这些年来,生态环境部指导和支持沿黄九省区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完成沿黄地级及以上城市103个饮用水水源地整治。

    沿黄九省区“三线一单”编制工作也得到持续推动,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以行业规划环评优化产业布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日趋健全,全流域生态保护与管理的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得到建立发展。生态环境部对沿黄九省区开展了生态保护督查,对七个省区开展了督察回头看,同时也深入开展了保护区的强化监督,加强了监督执法,严肃查处发现的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更离不开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协同作战的努力。

    1987年,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前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使黄河成为我国大江大河中首个进行全河水量分配的河流。1999年3月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同年8月12日之后,黄河干流再未出现断流。

黄河水质

20年来,小浪底库容年均库容达到109亿立方米,巨大的库容,保证了下游冬春季节的灌溉用水,也为黄河不断流发挥了关键作用。图源:洛阳网

    2018年,《关于实行黄河禁渔制度的通告》发布,一年一度的全流域为期4个月的禁渔制度正式施行,黄河成为中国七大流域中第四条推行全流域禁渔制度的河流。

    黄河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疗愈”:河水不再断流,给包括黄河鱽鱼在内的洄游鱼类打通了道路。水质改善,让它们的生命不再受到严峻威胁。禁渔制度也保障了它们的洄游产卵、繁衍生息。

    滔滔黄河未来可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波涛孕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她的名字更是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然而黄河却也并非没有脾性,曾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千百年来,黄河治理一直是安邦兴国的重大议题,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更是关乎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和国家一直都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建国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黄河治理工作持续推进。

    20世纪80年代初,黄河中游水土委员会重建,以小流域为单元,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1997年后,党中央在黄河流域第一次提出并率先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3万平方千米,治理小流域2200多条,加固淤地坝1600多座。“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相生,助力250多万人脱贫。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调研。他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他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并且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今年年初的中央财经委员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谈到黄河:“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去年12月,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顶层设计。《黄河生态环境总体保护方案》正在征求意见。

    去年9月,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黄河治理要抓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体系,继续实施下游综合治理,控制游荡性河势,减轻“二级悬河”形势。

    农业农村部推动落实的禁渔制度,为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黄河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去年年底,自然资源部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水利的总体布局。

黄河水质

    “黄河水质不断改善,黄河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王占海说,“这是一代又一代人治理黄河的努力所换来的成果。”

    纵使依然面临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与黄河鱽鱼的久别重逢,只是一个开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