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扩声领域里,传统扬声器驱动方式均为单功放驱动的内置分频模式,只适于一般应用的场合。在要求高、功率大的现代扩声系统中常采用双功放(低音功放和中高音功放)或三功放驱动(高、中、低音三种扬声器分别驱动)。相对于单功放驱动,此种匹配方式能免除诸多单功放驱动的缺点,使音质更加悦耳动听。
改善了音箱系统的阻尼系数
阻尼系数反映的是扬声器阻抗与整个扬声器前电路的总阻抗的比值,阻尼系数越高,功放输出信号的变化在扬声器上的反应也就越明显,也就是说,功放对扬声器的控制力越高。内置分频器本身所用的分频原件,都是高阻抗原件,所以功率分频会大大增加电路的总阻抗,从而降低功放的控制力,影响音质的提高。
而采用双功放或三功放驱动后,就没有内置分频器这级电路,所以对于系统的阻尼系数没有不良的影响。
消除了音箱的插入损耗
所谓插入损耗,就是指为功放输出,但却不能传输到扬声器上转化为声音的那部分功率。内置分频也称LC分频,它的原理是利用电感(L)和电容(C)的低通和高通特性来阻碍一部分频率的信号通过某一路电路,从而完成分频的。但是内置分频器上使用的电感、水泥电阻等原件,本身就属于消耗很大能量的功率原件,损失在这些原件上的能量,就构成了所谓的“插入损耗”,而且分频器越是复杂,插入损耗就会越大。
而采用双功放或三功放驱动后,由于在功放输出到扬声器单元之间不存在第三种设备,所以它可以完美的消除插入损耗,也就是它对于功放输出能量的利用率明显更高了。
相位特性更好
功率分频器的LC原件,除了内阻带来的麻烦外,它们作为相位原件带来的相位影响也是在设计功率分频时所需要认真考虑的。对于一个音箱来说,在不同的频率下,高低音单元和分频器本身的相位情况是很复杂的,如果设计分频器时不考虑相位问题,做出合适的相位补偿,那么很可能造成虽然高低音扬声器的分频衰减很完美,但由于二者的相位不一致,导致曲线凹凸不平的情况,甚至于,一个曲线完美但相位不良的音箱,声音往往会比没有相位问题,曲线却不太理想的音箱更加难听得多。
采用双功放或三功放驱动后,电子分频的电路设计,在相位控制上要比内置分频容易,在相位特性上要比内置分频好得多。
驱动功率分配更精确
采用双功放或三功放驱动后,各扬声器单元可获得精确的驱动功率,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点特性,音质更为纯真悦耳。
分频点和分频特性更容易控制
双功放或三功放驱动的音箱,由于是使用集成电路有源滤波器来进行分频,是在功放之前,声音信号很弱,因此容易将声音彻底分频,可通过调整输入参数来简单的调整分频特性,弥补单元在某频段里的声缺陷,同时减小了分频交叉区域,可调性好,电声指标提高。
降低调制干扰
单功放驱动的音箱,其低音扬声器的谐波失真、过载失真可通过分频网络传送到相应的中、高频扬声器单元,使系统失真增大,高频扬声器单元易损坏。采用双功放或三功放驱动后,高频、中频和低频的输入独立,避免了在“漫长”的音箱线的传输中,低频信号对高频信号产生的调制干扰,从而改善了高音输出的质量。
因此,采用双功放或三功放驱动模式后,减少声音失真和功率损耗,保证了扩声音质的完美演绎。
来源:上海公共广播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