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略的“地线”问题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2时24分26秒

  谈起地线,很多人认为只不过是一条共同的回路,只要将它接在一起然后接在机壳就完事。其实,地线不只会带来噪音,更严重影响音质。

  我研究地线比研究电路还来得多,它就如同一部机器的下水道,没有处理的下水道又脏又臭,不是把盖子盖起来就以为好。所以说,怎样规划、怎样保养清理,才是做出一部好机器的基本功课。

  地线一般称为接地零电位,也就是GND,但是接机壳不一定是GND。接机壳主要目的是接屏蔽,不被外界干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电源线内的地线接头。其主要目的是保护任何一条电源火线的短路,避免触电造成伤害,所以一般这个电源地要接在机壳上。

  

  很多人都容易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注意到信号线的品质,认为它会影响声音好坏,也有人了解电源线也影响音质音色,可是很少人了解到简单的地线一样影响音色或噪音。应该这样解释,信号线除了走信号外还有一头接地端,比方说由CD机到前级再由前级到后级,这一路下来地都是相通的,信号就是沿这一路走过去。

  你有没有想到还有一条弯曲的绕一大段路的地线,是由电源线的地由CD机走到电源插座再转到前级电源线地线走到前级,还有一条后级电源线的地线走到后级,要知道,电在走不是单挑近的走,它是走任何可以走的走,这时就有出现问题了。

  什么问题呢?前级或CD机里的电位不一定和后级相同,这样必然造成干扰,纯粹的信号也被电源线的地线干扰,可想而知必然会有重大影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最简单也最有效就是将前级及CD机的接地去掉,只留下功放后级的接地线,这样做虽然很容易效果好,但问题是要怎么做?

  

  有的人把插头的地接头掰断,或找没地接头的线材来接,有些人却对这种破坏性的方式不是很乐意,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将机器里的电路地和机箱屏蔽地格开,当然这就牵涉到电路“地”的安排了。

  首先,你要有一个观念:在电路中,无论任何供电中的电流必定要有一个回流。也就是无论在晶体机或是电子管机中,必然由“地”这端做为回流的动作。

  即当所加的电压经过主被动元件后再经过负载仍要回到地线来回到原出发点,这个出发点一般都是以滤波电容共地点以及变压器零点为共地出发点,当所加电压无论是正极或负极,它所用的电流也就是地线回流的电流,也就是说当你考滤到所加电压电流所加的线径时,就要考虑地线的线径至少要相同的。

  这时不要忘记,当你使用正负电压时它是加倍的,比方说后级,它最主要的是喇叭的地线,一般都是喇叭回流电流重要的通道,它接到滤波电容的接地端和电源变压器地端接在一起成为回路。当然有时也有比如接成桥式输出。

  有人很重视电子管机的输出,却不知重点在输出变压器的零端。把地线用很粗的线接上去,这其实没什么意义,应该将输出变压器的零端接线直接接到输出座上。要注意功放电子管的阴极电阻要和电源滤波电容地相近,以造成良好的地回路。

  

  现在谈一下地线中的涟波电流问题。我们都知道,一般市电是50Hz-60Hz的交流电,当它被整流后会产品加倍的涟波电流,这个涟波会在滤波电容器和便压器零端产生一个回路。在这个回路中有大量涟波电流及电压,在这之间接到任何其他路径的地端必然会受到影响——成为噪音的来源。所以,滤波电容的地接点越近越好,同时不要参杂其他的地线进来,尤其同时用好几个滤波电容并连时会更容易造成相同的问题。

  地线如何安排呢?原则上应以电流量来考虑,电流量大的要尽量接在原头,依次传接过去,还要跟据放大前后端的路径依序接地。地线尽量不要成为两条以上的路径而后又接在一起。还有一种叫“星形接法”,即是将个别电路上的地群分开来接到一个共同点。这样比较不会互相干扰。

  

  最后谈一下“落地”的概念。落地主要目的是接到机壳产生一个僻屏作用。有人用很粗的拼命锁焊片接上,以为接不好就会产生噪音,其实这种做法不对,最好是用一颗100欧的电阻接壳,同时并连上一颗0.1以下的电容。那从哪里接最好呢?我认为整机最初输入端最合适。僻屏的电位越近,输入点僻屏效果越好。

  以上提出的观点只是很基本的概念,其中还有更深入的细节并不容易叙述完整。有些朋友问我接地线到底怎样接才对,应该这么说,没有绝对哪样接才是正确,这中间应考虑到涟波的走向,放大率回授电路地端走向。而其实最好的办法,则是动手试试,切记不要试一次就认为所有接地线都一样,犯上以偏概全的错误,不同结构自有不同的接地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