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制餐饮具印刷不规范 浓妆艳抹好看存隐患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8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2时56分21秒

    【慧聪食品工业网】尽管食品包装标签的安全性与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但针对标签黏合剂的使用,各国均没有相关的法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建议,消费者尽量不要买缠胶带或者贴不干胶的菜和水果。此外,政府要加强对裸装食品直接使用胶带捆绑的管理,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

    食品安全离不开包装安全,包装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之一,因此,食品包装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食品包装事件或问题却频频发生,食品用纸包装用废纸生产、易拉罐壁薄爆炸、奶袋牙咬后印刷油墨成饮品“调料”等问题,均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造成了威胁,食品包装不符合国家政策标准要求、或企业为牟利而违反标准的现象,都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严重者可能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11年12月20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曾在“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食品包装相关产品隐忧问题”,包括过度包装、含苯油墨大量应用于食品包装、食品包装添加剂检测难、原辅材料应科学选用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重要性等等。如今,整整一年过去了,这些隐忧问题有些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得到了改善,有些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经销商等高度重视,将消费者健康放在首位,用良心生产良品,用良心经营良品。

    国家标准和政策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食品包装材料、印刷油墨、添加剂等食品相关产品的问题也在不断的被发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作为行业协会,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对这一年来食品包装行业存在的隐忧产品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2013中国食品包装安全消费警示,希望企业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标准,做到自律、自检、自查,从生产源头保证食品接触产品的质量安全。

    1、小吸管存大问题,色艳有味要小心

    随着天气转冷,热奶茶、现磨咖啡……这些美味而又便捷的饮品大都离不开吸管的“陪伴”。但是用塑料吸管喝热饮时,总能让人喝出不太舒服的怪味,而且,吸管包装上多数没有任何标识,属于“三无”产品,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样的吸管会产生健康隐患。

    按照国家标准《聚丙烯饮用吸管》(GB/T24693-2009)要求,生产吸管的原材料选用食品包装级聚丙烯,而且吸管在出厂前还要做无异味、无污点、无色斑、无气泡、无毛刺、无杂质、无穿孔及包装数量、包装压痕等项目的检验,且在正常生产的条件下,对结构、材料、工艺没有较大改变的情况下,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接触含酸性、油性等饮品是否安全的卫生性能检验。国家质检总局从2006年开始,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实施市场准入(QS),吸管属于发证范畴。因此,在最小销售包装单元上必须有生产企业的准确信息,特别是生产许可证QS标识及编号。如果没有这些信息,质量可能有问题,往往会使用劣质的工业原料或者是废塑料等等。食品级塑料是没有味道的,我们闻到塑料味这句话本身是错误的,如果有味道可能就是废塑料的味道,而且颜色越鲜艳,安全隐患越大,黑心企业可能会使用颜料来遮盖废旧等不合格材料。这些颜料里面通常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和苯胺类的有机染料,对肝脏、肾脏都可能造成伤害。一旦使用,尤其是喝热饮的时候,有害物质会随之溶解,对人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对于热衷饮料的少年儿童来说,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著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教授建议,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吸管的使用,别用吸管喝热饮,因为饮料温度过高被烫伤,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安全,另外很多化学物质在温度高时更容易析出,

    董金狮教授建议广大消费者不要去市场买那些没有QS标识、五颜六色的吸管,应该去正规超市或商场购买,买时尽量挑选透明的、独立包装的吸管。除此之外,还要认清外包装袋上的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材质、使用温度范围、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生产许可证标识和编号等,避免出现问题时“无处可寻”,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关注细节,必要时可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2、瓶盖瓶身隐患大,质量安全没人抓

    对于饮料瓶塑料螺纹瓶盖而言,它所带给消费者的未必只有方便。美之源饮料中毒门事件中,多个环节可能出现污染,其中,包装瓶盖的密封性不好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在瓶装饮料中,真正起到密闭作用的是螺纹瓶盖上一块突出的胶垫,正是因为这块胶垫的密封,保证了瓶内饮料与外界隔离。但目前在我国,饮料都是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封口时难免出现压力不够、密封不严的问题,而瓶口的螺纹部分又不能起到密封作用。也就是说,螺纹状的结构只具有紧固作用而不具备密封效果。但是,这个在食品包装行业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并不为消费者所知晓。一旦有灰尘或细菌,极有可能进入平时对嘴喝水的位置对瓶口造成污染。此外,瓶口的螺纹部分在从饮料出厂到消费者饮用这段时间内,都是暴露在空气中,不受任何保护,而这段时间,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一年。这样的情况无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人为投毒的危险。

    如此严重的问题却得不到饮料厂商的重视,主要是消费者不知情、瓶口螺纹处卫生标准空白、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不愿更改瓶体模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盲目的价格竞争,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除了需要唤醒企业的良知外,国家推出饮料瓶口与瓶盖螺纹处的卫生标准要求,也可以解决不密封的安全隐患。

    塑料瓶一般都是一次性使用,几乎不会出现回收后再使用的情况,但是对于玻璃瓶装的啤酒,回收后清洗消毒再使用,已经再正常不过了。消费者在购买啤酒的时候会发现,位于瓶身靠近瓶底的位置,以英文字母B为开头,后有生产年份与月份,这便是啤酒瓶的生产日期,一般使用期为两年。

    但是多次出现啤酒瓶爆炸事件,需要我们思考,啤酒瓶被重复使用了几次,都是从哪里回收来的,中间又经过了多少颠簸才被运回工厂清洗、消毒?我国著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教授说,造成啤酒瓶损伤、引起爆炸可能有如下四个原因。一是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磕碰,二是灌装啤酒液体时压力过大,三是暴晒、冷冻等不当储存,四是非法厂家生产的非“B字瓶”或超期服役的酒瓶。此外,董金狮特别提示消费者,不当的开瓶方式也是造成啤酒瓶爆炸的原因之一。在开瓶时最好用起瓶器,用牙起、两瓶啤酒互起或用桌角起等起瓶盖方式都是不安全的。且在开起前应注意不过分摇晃酒瓶。

    3、易拉罐、袋奶细菌油墨隐患大,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应双管齐下

    易拉罐装可乐冷冻后爆炸,导致上海一名6岁儿童脸部严重受伤的新闻引起了无数家长以及消费者对易拉罐安全性的关注和思考。

    目前,易拉罐现有的国家标准包括《包装容器铝易开盖铝两片罐》(GB/T9106.1-2009)和《铝易开盖三片罐》(GB/T17590-2008),以及2012年10月份才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易拉罐内壁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GB11677-2012)。但翻阅以上国标,都没有对易拉罐的厚度做出要求。

    由于目前易拉罐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饮料企业为了压低成本,将包装的成本也压至最低,造成很多易拉罐越做越薄,内壁树脂涂层越做越厚,很多厂家甚至致力于生产薄壁化的新型易拉罐,以低成本、新品种来赢得市场,导致消费者手中的易拉罐越来越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