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了假冒有机食品可乘之机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3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04分53秒

    【慧聪食品工业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短短几年,市场局面迅速打开,然而,和所有其它商品一样,市场上假冒品产品也层出不穷,这让居民在享受有机食品的时候,心里不免顾虑重重,货真价实,让许多消费者感到无比纠结。那么,到底是谁给了假冒有机食品可乘之机呢?

    有机蜂蜜每公斤358元、有机猪肉每公斤160元、有机杂粮每盒(268克)268元……近年来,一些食品包装上纷纷标注“有机”二字,并标榜“高质高价”。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近期深入山东、广西等地,追踪一些有机食品产业链发现,随意标注“有机”、花钱购买认证、张贴假冒认证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售价不菲的有机食品,只是披着“有机”外衣的大路货,亟待整治。

    那么到底何谓有机食品呢?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除有机食品外,目前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经认证后统称有机产品。有机食品作为安全与品质的代名词,健全科学的生产体系,严格把关的监管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等比较到位,认证体系也比较成熟,有机食品行业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国内,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有机食品市场比较混乱,鱼目混杂,真假难辨,假冒产品层出不穷。

    首先,国内有机食品认证体系不健全,缺乏权威的专业认证机构。在新华社记者调查过程中,随意标注“有机”、花钱购买认证、张贴假冒认证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也是造成有机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源。

    有机食品的认证本应是很严肃的事情,需要专业机构严格审批,层层把关,但是国内情况并非如此,从国家到地方都缺乏统一的认证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多数也没有得到完全执行,一些认证部门为了自身利益,也不惜降低门槛,对产品品质本身的鉴定就存在漏洞,更不用提生产工艺与检测监管环节了。

    “有机食品”作为凝聚着品质与信心的产品,认证本身就应该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饱含着社会责任。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有机认证”应该是价格杠杆作用之下,撬动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变,以及监管模式改革的有力武器。

    其次是有机食品监管的严重不足。一方面表明,食品安全与市场监管的集体缺位,造成投机者有机可乘,这些人抱着巨大的侥幸心理,大胆从事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而且,利润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假冒产品泛滥也是必然事件。另一方面,监管的不到位,也造成市场认证的泛滥,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使得“有机认证”变成了不法商家“有机可乘”,牟取不法黑心利益的金字招牌。

    监管不足的背后,折射的是对行业发展的不负责任和社会良知的缺失,丧失的是机构公信力与消费者的集体信任。

    再次,商家利欲熏心,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知,也是假冒有机食品泛滥的重要因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