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食品工业网】导读:我国十二五期间将制订上千项食品标准,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经济之声聚焦: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根源是否在于行业缺乏标准?标准制定之后,又该怎么落实?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哪些环节不可或缺?
中广网北京1月13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十二五期间,跟老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会进一步受到重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显示,五年内重点制订或修订食品添加剂、方便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行业标准,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基础通用标准、重点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到2015年,我国将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使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严格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项目核准有关规定,加强对豆油、菜子油、花生油、棕榈油等食用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等行业的外资准入管理,做好外资并购境内重要农产品企业的安全审查工作。依法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食品产业安全。最近两年来,像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快餐等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人们心头的一块病,不仅国内企业经常出问题,很多"洋品牌"同样不保险。有人指责说监管部门缺位,缺乏监察和检测标准,而且惩罚力度不够,才助长了不法商家的嚣张气焰。我国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什么状态?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食品卫生专家董金狮做了介绍:
董金狮:我们国家目前的食品标准体系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有农业部门的,有质监部门的,有卫生部门的,甚至还有发改委也制订了相应的标准。由于这些标准是不同部门制订的,有一些重复甚至有一些是矛盾,需要对这些标准进行整顿。
第二我们国家目前的涉及到食品、食品包装以及添加剂的标准结合在一起上万种,上个标准,由于这个标准刚才说比较混乱,所以国家发改委出台这个新的政策要求整合,整合以后应该是标准数量可能会缩减,但是重点会更加突出,特别是涉及到消费者健康安全方面的指标以及检测方面的标准更加完善。
作为生产企业标准是基础性的文件或者是技术性的文件,如果没有标准做基础的话,那么产品的质量以及监督、处罚、甚至对消费者的识别都带来了很大的混乱,所以基础标准有了以后,生产企业能够按统一标准进行生产。但是光有标准还是不够的,首先标准是人制订的,那么标准是不是已经科学、合理,能不能代表我们食品安全的水准,那么还需要不断的去完善。第二个标准还是靠企业去贯彻执行,标准毕竟是纸上的东西,如果企业不愿照章执行,那么这标准成了纸上谈兵了。第三就是监督标准执行,如果企业不按照这个标准执行,怎么进行处罚、怎么进行管理,那么在后续的好多工作还要进行细化或完善。
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当中还特别提到今后要加强油类、玉米类等行业的外资准入管理,那么把针对外资的安全审查单独提出来,它的用意何在?董金狮认为原因有三:
董金狮:我觉得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就是外国的产品不见得都是百分之百安全的。现在也屡屡出现外国的洋食品出现质量问题,所以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管理,不能因为是外国的东西就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