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展海水稻材料授粉杂交研究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07分43秒

    【慧聪食品工业网】8月27日起,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将与4位专家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为自己试种的174份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材料开展授粉杂交研究。

    据了解,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首批海水稻材料从4月开始陆续播种,其中,袁隆平带来的174份不同父系母系来源的水稻材料主要在0.3%和0.6%盐度的海水灌溉下,不断测试其抗盐碱性,8月底9月初是这批海水稻吐穗扬花的时期。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直接决定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也盐碱对水稻危害的重要时期。”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育种专家介绍说,“如果水稻不耐盐碱,可能就不能吐穗扬花,或者是吐穗扬花了,它的结实率低。还有一种情况是,它结实了,但营养供给不足,颗粒不饱满。叶子发黄,颗粒长得小,产量和品质都会下降。因此,未来一个月的时间,袁院士将和专家团队将详细观察不同杂交配组品种的抗盐碱性、结穗穗数、营养生长情况等,最后筛选出最强、最好的耐盐碱品种进行下一步的杂交或者分子育种研究。”

    据这位育种专家介绍,早熟的第一代杂交海水稻将在9月底进入收获期,其它在10月中旬进入收获期。

    据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负责人刘佳音介绍,海水稻进行杂交8代后,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品系。每年可以进行两到三代的杂交实验,也就是说,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品种需要经过大约三年时间。

    “受北方气候条件的影响,今年10月收获第一代海水稻杂交种子后,育种专家将带到海南三亚的育秧基地进行扩繁、杂交,明年3月收获后,再带回青岛继续杂交。”刘佳音说。

    在袁隆平首次试种174种海水稻材料的同时,全国各农科院及相关专家提供给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35份性状比较稳定并耐一定盐碱度的海水稻种子。

    “袁隆平院士和各位专家达成海水稻杂交技术路线的共识后,耐盐碱水稻研究的专家力量形成了研发联盟。目前,这些性状相对稳定的海水稻种子已在全国辽宁、江苏等21个片区进行区试。”刘佳音介绍说,“根据气候带的不同,这些片区进入收获期后将陆续通过国家农业部的测产。山东有金口、东营两个区试片区,金口片区预计10月进行国家农业部的测产。经过三年的区试测产达标后,最终才能通过国家品种的审定,才能有资格走向市场,端上普通老百姓的饭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