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国窖1573的“非遗”营销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08分05秒

    【慧聪食品工业网】宁夏为消除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误区,提高“非遗”产品含金量,计划从今年6月开始尝试“非遗”产品贴标销售。

    同时为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附加值,宁夏将聘请专家对“非遗”产品进行包装、营销、更新换代。文化部门希望通过产品孵化提升“非遗”产品的含金量,带动民俗技艺开发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进一步推广,肯定离不开营销,而营销离不开品牌。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销其实更需要从品牌演绎做起。

    如何做?这是当前所有各地非文化遗产要开展营销实现资本转化必须思考的第一关键问题。因为不进行品牌营销的文化遗产,也将不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比如,京剧等的受众将越来越少,因为缺乏系统的品牌营销推广。

    宁夏实践非遗品牌营销>>>>>>

    2009年6月,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刺绣、回族服饰、器乐、汤瓶八诊4项非遗产品升级改造,形成“生产——定型——销售”的强大销售链条,贴上非遗标识后售往国内外。宁夏把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产业化发展作为宁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之一,这是一个明智的利国利区的大事。

    宁夏自治区很多非遗传承人虽然身怀绝技,但由于大多处于偏远地区和农村,缺乏资金且没有进入市场的营销手段和经验,多年来都是单打独斗,无法形成整体效应和品牌效应。进入市场的几家非遗产品因传统技法无法与现代消费意识相结合,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链条,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2008年9月,宁夏非遗孵化基地在银川文化城建成。盐池回庄刺绣、闫家贺兰石砚、桂琴刺绣、回族汤瓶八诊、伏兆娥剪纸、沙湖回族古陶乐坊、泾源古陇艺坊7家非遗项目率先进入孵化基地。为提升非遗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我区请来专家开始对非遗产品进行孵化,经过对产品与市场接洽、更新换代、包装、销售,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

    目前,宁夏自治区推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贴非遗标识”的举措,通过贴非遗标识的方式来提升非遗产品的价值,促进和带动民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传承人自觉参与,增强传承链条。这一举措,值得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借鉴。

    宁夏的这种实践,其实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

    但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营销,与物质产品的营销其实是一个道理,必须走品牌道路,才能走得更远。

    国窖非遗品牌可谓典范>>>>>>

    国窖1573不仅将梅瓣碎粮、打梗摊凉、回马上甑、看花摘酒、手捻酒液等有如中国功夫一样独具魅力的传统技艺完整保留下来,而分层蒸馏、加回减糠、低温入窖、尝评勾调、原酒洞藏等技艺的不断科学改良,更将中国白酒的质量与品味推向了新的高度。正因为430余年不懈的坚持,中国顶级白酒如今被世界酿酒界瞩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具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也是反映今天社会文明的标志。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黄酒酒糟亮丽转身 芝麻香型“古吴春”白酒即将上市
前9月川酒继续领跑全国白酒行业
白酒当矿泉水卖 消费者获赔偿
“小曲香型”登国字白酒 鼓舞云南酒企信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