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2008年发布四项中国奶业新政策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08分33秒

    中国奶业经过近十年来的超常规发展,其发展规模与总量已翻了两番,至2006年时全国的牛奶总产量已达3245.04万吨成为全球第三个产奶大国。中国虽是产奶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奶业强国。纵观当前的发展,不论是从政府管理层面或是奶业企业的自身发展来看,他们往往过多地更强势地追求和关注奶业在数量上和发展速度上的提高,而对奶源奶品质量、产品加工耗能及对营养的破坏、奶业环境与环保、奶源生产与乳品加工的奶源供应平衡、奶农的利益保障、奶业各环节的利润分配、市场培育与市场秩序、市场准入,乃至行业行规及立法等方面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的奶业法规滞后以及监管不力,是导致中国奶业混乱无序发展的主要原因,在长期失控状态下,业内的一些丧失良心者横行造假,最终引爆了“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使近5万无辜的婴幼儿的健康安全受到了危害。

    我国的奶业可以说是在混乱中快速发展起来的,即使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协调的东西,例如奶源供应与乳品加工奶源需求的不平衡,市场竞争秩序的混乱,有企业公然使用国家未经许可的加工工艺和添加剂,牛奶价格不对称等。从去年9月开始到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收奶价曾反复出现了“过山车”,大比例的跌幅反差使奶农的杀牛卖牛现象又再次死灰复燃,加之这次三鹿毒奶粉事件的洗劫,奶农的日子更是屋漏兼逢大雨。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招惹了使行业信用危机跌至历史的最低点。乳品加工业在原材料价格高涨和终端产品价格长时间受临时干预的情形下,化解成本压力办法不多,还得应付同行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为求生存,只好旧招新招歪招兼用,连番打起价格战,捆绑销售,甚至是买一送一大抛售常已见惯,这些乳品企业实在是已很无奈和已显得很浮躁很傍惶。现在的我国奶业状况,不管是养牛的还是搞乳品加工的,都齐齐走入了困境。可以预见,今年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将超过50%以上下降,养牛者和乳品加工业的亏损面将有大增,即使是前四大品牌企业,今年埋单时也可将会首次出现亏损。中国奶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良性和理性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政府奶业管理部门和奶业内的有关人士,应该在困乱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反思乱的根源在哪里和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破解这些困乱,中国奶业市场虽乱,但希望能达到大乱大治。

    为规范市场和行业准入,2008年3月18日和5月29日,国家发改委连续发布了《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第26号公告,下简称《准入条件》)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第35号公告,下简称《产业政策》)。此两乳业新政策出台的宗旨和目的,是想通过提高对乳制品行业的准入门槛,达到整治目前乳制品行业的无序竞争和混乱局面。中国乳协、中国奶协、国家发改委、国家农业部等都对这两项乳业新政策赋予了极大的期望,他们希望能借此新政策的出台更好地促进我国奶业的发展。从前一段时间的宣传舆论上看,两个乳业新政已获绝大部分新闻媒体强势的舆论支持,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末见那一个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对此提出不同的反对意见。然而,在我们奶业界内,并不是所有人都全票赞成此两新政。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及对《准入条件》和《产业政策》已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业内的一些专家也对此提出了许多质疑。贵州毕节百花乳业的刘明勇、山西太原的范剑秋和上海奶协的顾佳升等人认为,新出台的《准入条件》和《产业政策》对一些大企业有利,但对巴氏奶企业和市场及其中小企业形成了政策干预的打压,这对中小企业是致命的打击。从上述两个乳业新政出台实施半年多的实效来看,并没有达到遏制混乱和抡奶源的预期目标。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我要评论】

【大 中 小】 【打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