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警用领域优势明显,但离标配有多远?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8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10分24秒

    慧聪安防网讯 2013年,消费级无人机点燃市场,不少无人机企业在思考:也许无人机可以和公安部门联合起来,帮助武警官兵搜索暴徒。在2014年7月28日,新疆莎车县艾力西湖镇发生了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新疆公安厅和当地政府就起用了无人机对暴徒可能出没的地区进行搜查。

    无人机早已不是新鲜玩意儿,事实上,我国警用航空20多年的历史中,警用无人飞行器(简称警用无人机)的贡献不容小觑。警用无人机不仅帮助公安部门搜寻犯罪嫌疑人,还能执行出勤、救援等任务,在多次重大事件中皆能看到它的身影。

    无人机作业优势明显

    我国研制无人机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航空摄影、地理物理勘探、灾情监测、海岸辑私等民用领域。尤其近5年来,随着轻型材料的大量运用、信号图像处理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和导航设备的微型化,军用无人机技术向民用外溢。无人机特别是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修成本不高,具有空中悬停、自动巡航、定点自动降落等诸多功能得到广泛认同。

    近年来,一批新型无人机装备相继研制成功并交付使用,无人机装备体系结构有了较大改善,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尤其在光电器材和合成孔径雷达等空地观测器材方面部分产品已达到国外先进产品水平。国内无人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基本上满足了国内军需民用。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无人机市场,中国生产的无人机占70%以上。北京市公安局为做好2008年奥运安保工作,2007年在国内率先引进使用德国生产的MD多旋翼无人机。截止目前,深圳、惠州、昆明、武汉、温州、潍坊、齐齐哈尔、襄阳、喀什等20几个城市公安机关使用专业无人机执行勤务。目前,国内有1000余家单位展开无人机研究生产、20余家单位可定型量产。

    警用无人机是警用航空的一个分支。警用航空队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无人系统,不再是直升机一统天下。陆续出现了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等,由于多旋翼的悬停效果好,体积小,可垂直起降,目前在警用航空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机型了。特别是技术相对成熟的四旋翼无人机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各部门,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现阶段我国存在着警力配备不足、警用装备技术含量低、多警种协同作战能力弱等诸多问题,而无人机的使用可以在公安的多个领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无人机与载人直升机相比,小型无人机具有成本低廉、机动灵活等优势。无人机技术已日趋成熟,性能稳定、安全,能满足公共安全领域对无人机的使用需求。随着现在复合材料的广范应用,无人机所用的电子操控设备(包括舵机、接收机、飞控主板等航电装置)已经过多年的市场验证,稳定性好、安全可靠。

    鹰眼无人机公司顾问徐静给出了他认为警用无人机需要符合的标准:

    第一,与公安业务系统高度融合。目前绝大部分无人机仅作为单一的警用工具,功能有限,且孤立于公安成熟的业务系统之外,无法与其他业务系统形成有机、统一的综合系统。因此,警用无人机必须搭载可以和公安业务系统对接的应用模块和接口。

    第二,功能多样化。目前绝大部分所谓的“警用无人机”,还处于以航拍为主的初级阶段,应用形式和应用场景非常简单。公安部门需要的警用无人机,不仅要能开展空中隐蔽侦察,还要能开展反恐处突、森林防火、应急防空、禁种铲毒、大型活动安保、群体性事件处置等多种作战任务。最好是能集“察、打、管、控、救、通”多种功能于一体。

    第三,现场展开快速化。公安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突发性、应急性,这种特点要求警用装备必须能快速拉出来,快速用得上。目前不少警用无人机的作战单元和无人机配件实现了模块化,具备可插拔功能,可实现在几分钟内快速安装和拆解。

    第四,通信传输数据链化。公安是特殊部门,执行的任务很多具有隐蔽性,保密性要求高,任务内容不能随意泄露。在利用无人机执行任务时,数据、通信传输必须数据链化,才能保证内容的安全。

    第五,航行时长和有效载荷警用化。由于其应用场景的特殊性,警用无人机的航行时长和有效载荷必须能适应各种作战任务。当前绝大部分无人机产品,其续航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有效载荷一般在5公斤以内,远不能达到公安部门需要的载重和续航。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