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时代” 生物识别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14分22秒

    慧聪安防网讯 在全世界,每天有数以亿计的人通过生物识别上班打卡、购物支付、解锁……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当属指纹识别,最近一两年,“刷脸”认证的形式也开始普及,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日常便利。从指纹认证到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生物识别技术正迈步进入“视觉时代”,这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1

    无处不在的生物识别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项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

    物联网应用逐渐丰富,生物识别技术也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这很容易理解,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需要一种更加靠谱的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方式,生物识别技术能担当这一重任。如今,生物识别被广泛应用到交通运输、物流、安防和边境检查等各个领域。

    生物识别技术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张图来看看它们之间都有什么差别和联系。

    在这个范畴,我们最熟悉的就算是指纹识别在手机上的应用了,指纹识别也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但当下,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也已经蓄势待发。

    安全系数UP!视觉时代已开启

    生物识别应用范围如此之广,对应的是数百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据估算,到2020年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其中,人脸识别增速最快,将从2015年的9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4亿美元,而虹膜识别也有近6亿美元的市场等待发掘。

    生物识别正在更新换代,这是不争的事实。

    指纹识别发展多年,技术成熟,价格也比较低廉,但缺陷仍然不少。它对手指的清洁度、干燥度要求很高,脏、湿、油等因素都将干扰机器识别。进行指纹识别验证时,手指捺印角度不同、力度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识别结果。这些,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

    此外,每次使用指纹时,指纹采集器上都会留下用户的指纹痕迹,用户的指纹存在被复制的可能,安全性大打折扣。

    于是,不用与机器直接接触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兴起,它弥补了指纹识别的诸多不足,但同样也有弊端。人脸识别对场景光线环境敏感,另外,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通过平面2D采集人脸与五官相对位置进行识别,它存在以照片形式蒙骗识别机器的可能。

    不过,包括超多维在内的一些视觉技术公司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可以扫描3D图像的人脸识别技术正试图完善传统技术的缺陷。人脸识别,正在经历一次“升级加强”。

    更进一步的技术研发是虹膜识别,它几乎弥补了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的所有缺陷,安全性居于首位。

    虹膜识别基于眼睛中的虹膜(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进行身份识别,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而言,虹膜识别误识率和拒真率已经达到了零几率的识别水平,而虹膜识别又属于非接触式的识别,识别方便高效。

    虹膜是每个人特有的,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安全等级来说是目前最高的。据业界透露,虹膜识别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与之相比,指纹识别误识率为0.8%,人脸识别则为2%。

    再加上虹膜识别技术需要活体的虹膜信息,眼球剥离人体后,虹膜会随瞳孔放大失去活性,将被机器拒识,因此,虹膜识别的安全性更高。

    6亿市场,但仍面临成本门槛

    虹膜识别的应用方向可不仅是解锁。早前,虹膜识别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比如煤矿行业考勤,很少能与大众见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有更广阔的空间大展拳脚。

    根据媒体报道,卡耐基梅隆大学生物识别中心已经研发出一种识别距离远达12米的虹膜扫描识别技术,它可以在车主眼睛不经意扫过汽车后视镜时,快速读取车主的虹膜信息,并将虹膜信息与数据库做匹配,从而显示出车主的名字以及其他信息。

    这项“黑科技”可以帮助警察追踪逃犯,也可以在机场、旅游场所等承担安防的重任。从12米开外就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犯罪嫌疑人?这也太酷了!

    从技术的革新到深入大众,还有成本这个过不去的门槛。目前已经商用化了的虹膜识别系统主要通过波长为700-900纳米的近红外光LED辅助相机系统撷取虹膜特征影像,然而现有的相机为了成像质量,会屏蔽掉红外光,因此虹膜识别系统需要新的相机系统支持,这就带来了高成本。

    虽然虹膜识别目前成本略显高昂,但也有部分高端智能手机已经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一定会融入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