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让出行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16分35秒

    慧聪安防网讯 开车途中需要导航,不用低头看小小的手机屏幕,全凭车窗前透明悬浮的全息影像;看完一场演唱会,散场时不再担心难以回家,因为十几分钟前,城市里的出租车、公交车、共享汽车已收到智能调度指令,开始向需求密集的区域集结;汽车有序地在路上平稳行驶,但车内可能只有乘客而没有司机;车辆即将抵达目的地,提前预约分配的车位也已经在恭候……

    高交会上,出行领域的“黑科技”一一亮相。当智能交通这个词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大数据分析手段等被大量集成运用在交通领域,人们出行更高效、更安全、更智慧的美好憧憬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逐一转化为现实。

华为展位上,市民在驾驶赛车体验物联网解决方案

华为展位上,市民在驾驶赛车体验物联网解决方案

    更高效:大数据实现运力智能调度

    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倡导分享、绿色出行的网约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据统计,2015年网约车交易规模增长迅猛,达到370.6亿元人民币。而眼下,被资本青睐有加的摩拜、OFO等共享单车,正在让单车迅速地回归城市,成为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利器。

    当传统的汽车、单车插上科技的翅膀,越来越多的交通出行信息可以被获取,这些具有价值的交通数据对于智能交通进一步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令出行整体变得更高效、更优化。

    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博在出席高交会论坛时表示,最理想的交通状态是,全城拥有一个智能交通大脑,可对未来的出行需求进行预测。据透露,目前滴滴已发布交通云计算平台,平台通过收集到的出行大数据,可以实现区域热力图、城市运力分析、城市交通出行预测、城市出行报告等。“现在滴滴对15分钟后供需预测的准确度达到了85%,平台会调度司机满足未来需求,使得未来该区域供需不平衡的概率下降。比如,预测某个区域15分钟后出现供给需求,就会把运力往这个区域调度,改善供需不平衡。”

    在滴滴看来,汇聚海量交通信息的云平台,未来更大的价值将体现在与公共部门合作,对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产生价值,比如信号灯控制优化、路网规划改善、城市运力配置等。在沈阳、济南等地,滴滴与政府的合作已经展开。

    而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产业“领头羊”之一的深圳,城市智能交通“大脑”的开发早已启动。深圳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已汇聚了全市民航、铁路、公交、出租车、深圳通、高速公路等30类75项交通运输行业静态信息和动态运营信息数据,可对城市道路、客运场站、高速公路全路网及出租车、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车、泥头车等,近10万台营运车辆进行动态的智能化监测,为政府决策、行业管理及市民出行,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服务。市民可以随时通过手机APP查询实时路况、公交动态、路边停车泊位、汽修信息。

    更安全:车联网让汽车变聪明减少异常驾驶

    任何时候,安全都是出行最基础的要求。近年来,开车看手机却成为了导致交通事故数目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交会上,打着“干掉车内手机”旗号的“车萝卜”能够吸引众人目光毫不让人意外。

    记者现场看到,“车萝卜”是一款HUD(即HeadUpDisplay,抬头显示系统)智能车载机器人。它可以利用全语音交互控制导航、实现接打电话、听音乐、手机投屏、胎压监测、行车记录、倒车影像等众多功能。并且与一般信息显示在车载屏幕或者平板、手机上不同,车萝卜显示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全息影像,位置在驾驶员正前方视线2米至2.5米的地方,尺寸达到了18寸。这样一来,司机不用低头、偏离视线就可以查找、看到相关信息,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观察路面上。

    记者了解到,虽然早几年车载HUD还鲜为人知,但在智能交通逐步推进的当下,这种原先科幻片中才频频出现的“黑科技”已开始向量产进发。多家智能设备企业已进入该市场,乐享科技创始人马斌斌认为,三年内HUD将成为汽车标配。

    在高交会6号馆,华为展台上一辆红色赛车让不少观展者争相试驾。工作人员介绍称,在3分钟的模拟驾驶体验过程中,这款搭载了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的赛车,会将驾驶者的车速、油耗、开车习惯、转弯次数、违章记录等数据,实时传送到华为数据中心,实现驾驶的大数据分析。据介绍,这些技术可以在车主身份识别、车内监控、汽车维保、车队管理等方面进行应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作为智能交通的基础,车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车辆能够通过公网和车辆后台进行通信,通过大数据来“思考”,变得更加智能化。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机构预测中国车联网市场进入了大爆发的前夜。赛迪机构报告预估,去年我国车联网试产规模已达到1500亿元,而2018年中国车联网有望渗透率突破20%,市场规模有望翻番,而带动的软件和地面设施以及各种服务可能达上万亿规模。车联网项目去年已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中的重要项目,首期资金投入高达百亿,未来10年,单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车联网总投资规模将达千亿元级别。

    更智能:无人驾驶加速发展已在眼前

    炫酷的车灯、超大车轮、拉风的鸥翼门……在6号馆奇点汽车展区,两辆充满未来感的炫酷座驾,引发市民围观。然而外观炫酷并非奇点汽车的最大卖点。据介绍,不同于传统汽车,奇点汽车将不仅是承载移动交通的工具,还是充满扩展性的智能终端,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车联网增值服务。而本月上旬,奇点汽车刚刚发布了在汽车智能驾驶领域的战略布局,将开发、落地“驾驶脑”,为奇点汽车自主驾驶技术的提升做技术储备。

    在航盛电子的展位前,有一个闪闪发亮的蓝色球形舱,里面正在模拟虚拟驾驶情境。“通过汽车电脑将传感器搜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再下达转向、加油、刹车等指令,车辆准确地通过弯道、靠边停车,全程不需要人工操作。”现场工作人员表示。

    实际上,对于众多普通出行者而言,无人驾驶很可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情节,而是三五年内就可能被颠覆的生活场景。

    就在高交会举行期间,百度无人车已经在乌镇亮相,这是国内无人车首次在真实城市道路上运营,其对红绿灯识别精度已超过99.9%,对行人判断的准确率达95%。而百度透露,计划在三年内实现无人车的小规模商用,在2021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传统汽车厂商也在智能交通、无人驾驶领域频频发力。长安汽车早前透露,公司无人驾驶已完成集成式自适应巡航与结构道路交通拥堵辅助技术立项,完成智能驾驶三阶段技术60%概念开发,完成结构化道路验证。睿骋无人驾驶汽车于今年4月12日从重庆出发,由南向北,途经西安、郑州,于17日抵达北京,全程接近2000公里,开创了中国首例长距离无人驾驶的案例。按照长安的愿景和规划,到2025年将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并实现产业化应用。此外,记者翻阅资料发现,中一汽、上汽集团、北汽、长城汽车等都已展示了其配备初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试验车型,而广汽、东风汽车、吉利、比亚迪、力帆等也已纷纷宣布将在未来5~10年内完成自动驾驶样车试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