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讯 中国虽然并非是最早实施建设智慧城市的国家,但得益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及在公共建设中的执行力,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截止2016年5月,全国95%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76%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座城市,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以在建智慧城市数量来看,中国已经是智慧城市建设大国、成为世界智慧城市创新的主要试验场。
智慧城市并非我们开创未来智能时代的终极目标,“智慧社会”概念为我们勾勒出更为宏大的远景蓝图。较之于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突显了城市中人的核心地位,重视城与城的互联,对智慧农村建设给予了特别关注。
2017年,以设立雄安新区为标志,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明显加快,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已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或正在开展相关工作的城市大约有五百个。
智慧城市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建设热潮,但它并非我们开创未来智能时代的终极目标,前不久,建设“智慧社会”首次出现在国家的政策报告中,为我们勾勒出更为宏大的远景蓝图。
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不过五年时间,尚是方兴未艾,为何此时又提出“智慧社会”的概念呢?此中体现了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反映了国家在建设智慧城市之外的前瞻性思考。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突出一个大写的“人”
智慧水电、智慧燃气、智慧交通、智慧建筑……对于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我们看到、感受到的最多的是硬件方面的智能化进步。然而,城市的核心是人,所有的硬件设施最终都要归结于为人服务。智慧社会较之于智慧城市,是一个更有温度的概念,突出了一个大写的“人”。
当前,智慧社会的理想已初步照进城市生活的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贡献越来越大。智慧法院、智慧社区等的陆续出现提高了市政管理水平,城市公民因之获得了更高的社会生活参与度和幸福感。
比如就在最近,北京第四中级法院开通了掌上智慧法院平台,使得调解、立案、卷宗借阅等诉讼服务皆可通过远程在线完成。比起单方向的给人们提供各种硬件服务,这种智慧平台为人们打通了参与社会生活乃至城市治理的互动渠道。
让城与城连起来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城是一座孤城。城市职能的实现不止在于本身的智慧化改造,也离不开与其他智慧城市的互联。然而由于处在初起阶段,无论是智能制造产业还是智慧城市都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
从产业角度讲,很多新兴技术的标准与规范尚未统一,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与服务缺乏兼容对接能力,标准林立,各自为战。而上升到城市层面,当前各城市选择的智慧建设合作企业不尽相同,以不同企业的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智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的沟通问题是未来的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
因此,建设智慧社会的另一个重要意义,便是打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推进各城市之间标准的统一化,将城与城用先进技术连接起来,为将来的市际交流、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关注智慧农村建设
要实现智造成果的全民共享,促进智能时代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仅仅打造智慧城市是远远不够的。在城市之外,广大的农村地区、众多的农村人口同样对智慧生活有着迫切需求。
“智慧社会”概念之所以有别于“智慧城市”,除了突显城市中人的核心地位、重视城与城的互联之外,也在于对智慧农村建设的特别关注。在城市中大显身手的智能制造技术,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也一样大有可为:无人机授粉、机器人采摘、物联网环境监测、VR农村电商……农村的智慧化改造已经在路上。
打造智慧农村不仅是出于协调发展的需要,其实这与智慧城市之间的互联是同样的道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十分密切,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唯有推动二者一齐向智能化目标迈进,才能确保城乡之间的未来互动保持稳定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