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讯 无人机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但绝对是近两年崛起的。这两年,众多企业竞相涉足无人机行业,诸如大疆、零度、百度、腾讯、小米、京东等等都想分得一杯羹。无论是在军事、政治,还是商业、农业、休闲等领域,无人机应用都呈现出了爆炸式成长。
2015年全球无人机大约销售58.7万架,其中军用无人机约占3%,民用无人机占97%。民用无人机销量中,专业级无人机销量约17.1万架,消费级无人机销量约39.9万架。据长江证券预测,到2020年大众消费类无人机市场空间260亿元;专业发烧类市场空间40亿元;行业应用类市场空间815亿元,总体上2020年行业产值将超过千亿。千亿级的市场怎么不让众多企业心向往之?
无人机市场已经有不少专业人士和媒体研究过了,那我们今天就不凑这个热闹了,我们来说说一个和无人机“相爱相杀”的市场——反无人机市场。
“闹心”的无人机
关于无人机美妙而又充满想象力的市场前景,已经被人们反复提及了无数次。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无人机的全民普及真的是指日可待吗?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点闹心的。
据媒体报道,2016年5月28日傍晚,因为航班起降空域有无人机在活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东跑道被迫停航关闭达1小时20分钟,直接导致55个进出港航班延误。
2016年9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局长表示,他们平均每天都要收到将近2000个新的无人机注册申请。自从1月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新无人机法规开始实施以来,已经有约50万无人机申请注册了。同时,联邦航空管理局每个月他们还会收到超过100起无人机出现在机场等禁飞区的报告。
更闹心的是,配备摄像头的无人机经常被用来偷偷摸摸地窥探他人隐私,甚至有厉害的黑客可以易如反掌的把无人机飞到私人领地,然后它可以把任何无线传感器带到你的电脑旁边,简直让人人自危。无人机带来的更敏感的问题是被恐怖分子利用。恐怖分子利用无人机往一些地方运毒品、运炸弹等等,还可以设想他们可以用无人机从事恐怖活动,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
怎么解决这些“闹心”的无人机?
解决这个问题,无非两种方法。一是政府管理手段,一是技术手段。我们先来说说政府监管。
2016年9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中规定:无人机飞行必须在机场净空保护区以外;无人机起飞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无人机必须在昼间飞行;飞行速度不大于120千米/小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符合适航管理相关要求;驾驶员符合相关资质要求;在进行飞行前驾驶员应完成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检查;不得对飞行活动以外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包括地面人员、设施、环境安全和社会治安等。
看到了吧,就目前的监管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顶多就是能管管无人机“滥飞”的现象。所以说政府监管并不是那么靠得住,更何况政府监管一直有2个天然不可克服的bug:一个是政府监管一般来说只能管君子,难以管小人;第二个问题就是政府政策的出台有着不可避免的滞后性,政府政策的效力和严肃性决定,它不能迅速地应对无人机这种日新月异的事物。
那么治理这些“闹心”的无人机的重任就有一大半落到了技术手段——也就是“反无人机”的身上。作为无人机的衍生市场,大家也没薄待了反无人机市场。反无人机技术方面有声波干扰、信号干扰、黑客技术、激光炮、夺取无线电控制等等不一而足。全球各地各种反无人机企业和反无人机技术如雨后春笋一般。业界比较有名的诸如DroneShield、Battelle等等,最近海康也掺了一脚,发布了自己最新的反无人机产品。
今年2月,根据国外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Markets首次发布的“反无人机市场报告”分析和预测,在2017-2022年间,反无人机市场将以每年约24%的速度增长,到2022年,市场总额将达到11.4亿美元。而且这个市场目前来说从业者稀少,是一个标准的蓝海市场。那对很多企业来说,尤其是近水楼台的安防企业来说,反无人机市场会不会就是一个比无人机市场更值得投入的美好的市场呢?并不是如此,如果一个市场看似很美好,竞争者还少,那一定不是别人比你蠢,而是可能有些危机你并没有看到……
蓝海也是会有海浪的
蓝海也是海,虽然看起来不如红海血雨腥风吧,它也总归会有海浪的。那么,目前看起来前景一片美好的反无人机市场的“海浪”究竟在哪里呢?
技术的限制
对于反无人机市场来说,目前发展之所以还处在“孵化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技术的限制。目前大部分的反无人机手段都无法避免一个问题就是,被击落或干扰的无人机处于会失控。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的反无人机干扰技术用的其实就是类似于监狱里面屏蔽手机信号之类的技术,很多厂商用这种技术进行了改装。也就是说,现在的反无人机技术核心原理就是对无人机进行信号干扰,使得无人机无法被控制器操控,那这就会导致失去控制的无人机会“吧嗒”一声掉下来,很容易就砸着行人、建筑物、花花草草等等,对被砸到的人或设施造成意外伤害。当然,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现在已经有企业开始研发,能够将无人机牵引到指定位置的技术了,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就指日可待了。然而,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在等着大家呢——
无差别攻击问题造成的市场容量不确定
我们都知道无人机是批量生产的,反无人机设备也是批量生产的,而且反无人机技术还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那么加在一起会造成什么后果呢?那就是反无人机设备根本无法分辨无人机谁是谁,谁合法谁不合法,也就是说反无人机设备进行的是无差别攻击,这样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是,会对合法的无人机造成伤害。
那就有人要说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场景进行解决,比如说禁飞区域的肯定就是非法的,通通地打下来。小编只想说,技术是无罪的,关键是使用的人是谁,如果没有相关政策,谁能保证反无人机设备都是守法公民使用呢?某个非法分子拥有了反无人机设备,不就对合法的无人机飞行造成很大的威胁了吗?更何况,反无人机设备的技术含量并不是特别高,本身肯定也有不少安全漏洞。不久前,一名美国研究者演示了如何在1英里外劫持一架警察、消防员使用的四驱无人机,而且,他使用的工具不过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廉价数字信号发射器,小编感到脊背一凉。
所以说,反无人机设备真正的市场容量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目前很多反无人机设备面向的都是政府机关,警用军用等部门,而民用市场并没有打开。国外某公司的“反无人机枪械”产品页面上明确写道:这种装置不能,也不会在美国出售或出租,除非是卖给或租给美国政府及政府机构,而且前提是得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批准。
慧聪安防网总结
总而言之,现在摆在人们眼前的事实是,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无人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催生出了反无人机市场。无人机市场和反无人机市场成了一对相爱相杀又相辅相成的市场。于是对无人机市场的美好未来满怀憧憬的人们,对反无人机市场也充满了信心,却没想到,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反无人机设备也不是那么让人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