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标准与集成共享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6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19分29秒

    【慧聪制药工业网】科学的进步使信息处理手段日益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的出现更极大提升了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能力。但同时形成的大量信息烟囱,使信息集成共享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信息集成的原因

    对信息系统建设者和使用者而言,局部应用的需求十分明确,认识也容易统一。在信息系统分散建设发展模式下,收集信息的目的不是交换,是满足本经济单位或个人需要。尽管建立信息系统采集数据的目的是为己所用,但将数据和信息在一定条件下与他人共享后,并不会对自己使用造成影响,且挖掘后会产生巨大增值潜力。

    信息集成的作用是将分散的数据资源通过收集与重组,开发出新的信息服务。十几年前业界就提出企业信息集成概念,目标是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挖掘利用。根据集成对象不同,可将信息集成分为技术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和业务集成。

    技术集成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底层基础设施进行集成,包括机房基础设施、服务器、网络、存储、安全设备和系统软件等内容。技术平台集成目的是通过有效组织和调度现有技术设施资源,提高资源共享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平台支撑和服务能力。技术集成类似云计算的PaaS和LasS应用。

    数据集成目的是解决分散数据综合利用问题,包括对数据标识、注册、管理,确定元数据模型,对源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装载及清理后,按照数据利用要求加载到数据仓库,实现各子系统之间共享数据资源。方法包括数据总线、数据接口适配器、数据仓库等数据封装和聚合技术。

    应用集成也称企业应用集成(EAI,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通过用户界面集成或应用软件集成方法,采用消息代理和事件驱动方式,实现多个系统对数据资源的共享要求。

    业务集成是根据企业发展目标要求,建立基于信息系统支撑的新企业体系架构,通过对企业制度、组织、人员、过程调整,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信息共享,提高业务效率和质量。

    如何实现信息集成

    目前实现信息集成的方法有专用集成接口、共享存储库或数据仓库和企业信息集成。

    专用集成接口是通过开发一对一的转换,实现不同系统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如医院为实施药品管理,要先编制内部使用的药品编码,但为实现医保报销结算要求,还要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保、商业保险、公费医疗等业务要求分别编制代码对照表。在应用系统数量少且业务相对固定情况下,接口开发成本较低,但随着应用增多,接口数量以指数倍数增加,开发和维护成本负担会越来越重。

    共享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是根据信息分析和利用要求,预先把分散在各系统中的信息和数据提取出来,经过清洗、格式转换和重新编码并加载到数据存储库或数据仓库。数据存储库与数据仓库的区别在于前者更重视基本数据共享,后者则强调数据分析和报告产出。数据仓库是一个集成的、面向主题的数据集合,内容相对稳定能反映历史变化,数据放入数据仓库后一般不再修改,更好的让用户使用报表或BI工具产出管理和决策信息。

    企业信息集成(EII,EnterpriseInformationIntegration)是通过建立中间数据服务层,使用虚拟数据库概念实现数据仓库或数据存储库的功能。EII工具的核心引擎是一个处理和优化查询模块(或称联合查询系统工具),可从多个数据源抓取数据。使用者以透明方式使用数据,不必关心数据如何及从哪些数据库获取。具体见图1。

医疗信息标准与集成共享的正确打开方式

医疗信息标准与集成共享的正确打开方式

    集成需要信息标准

    技术发展提高了信息集成能力,可选择使用传统中间件、XML、Web服务,及企业服务总线(ESB,EnterpriseServiceBus)等手段实现专用集成接口、共享存储库或数据仓库,以及企业信息集成(EII)的信息集成。信息集成的目的是将不同来源的信息和数据集成处理,将其组合成满足信息利用者要求的信息资源,即标准化信息资源。

    过去曾考虑过用数据标准化解决交换与共享问题,试图用统一数据元、统一元数据方法实现“一数一源”,建立统一标准的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医院各系统资源共享,加拿大信息化蓝图中称之为“TheBigDatabaseintheSky”(《EHRS–Blueprint->aninteroperableEHRframework》Version2),但难以成为现实。

    目前普遍认为卫生信息标准不统一是阻碍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导致系统建设低水平重复开发、数据难以共享的关键障碍,但各国也并没有靠数据标准统一取得成功的先例。因此,要提高对信息标准客观性和复杂性认识,特别是有关信息标准多视角属性和多层次属性。

    信息标准的多视角属性在于信息使用的多样性要求。如患者疾病信息代码必须有多种形式存在,初级卫生保健全科医生使用“基层医疗国际分类(ICPC)”代码,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险使用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0),临床专科医生要求更广泛的医学信息表述,要使用SNOMED。有些地方或单位试图用ICD10作为统一电子病历的标准,这违背客观规律。

    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实现对信息标准提出多层次要求,包括信息表达标准层、信息内容格式标准层、信息传输标准层、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层和信息共享服务标准层。

    信息表达标准层包括信息名词术语和编码标准,解决认识的一致性问题。名词术语标准是对客体属性的描述、命名和编码。制定术语标准的意义是对概念进行定义,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以反映客体属性的基本特征,使信息共享相关者对概念表示的精确性和唯一性,避免歧义和误解。分类代码标准是将信息按照一定原则和方法进行分类,然后赋予代码,如临床医生与检验科之间可使用LOINC表示检验结果代码和实验室观察数据。

    信息内容结构标准是为实现不同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和交换建立的一套通用数据文件格式,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可靠和有效性。术语标准与信息内容结构标准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组成成分和基本内容,如使用HL72.5作为检验结果信息内容结构标准。

    信息传输标准、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信息服务标准的作用是规范如何把特定信息从一个地方安全可靠的传送到另一个地方。图2是美国卫生部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有关卫生信息标准模块的组合示意图,是信息标准多视角属性和多层次属性的一个具体案例,为实现系统互操作要求把信息标准模块分为五类,即:词表和代码集、内容结构、消息传输、信息安全和服务。

医疗信息标准与集成共享的正确打开方式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信息标准模块都被选定放在特定的层面和视角领域,以实现特定系统互操作要求。为构建信息共享大厦,需要对这些模块进行组合与封装,从而实现特定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要求。

    信息集成共享与标准化发展思路

    在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会开发和选择各自的标准,因此要对信息标准集成,才能降低信息集成的复杂性。不但要研究分析原有信息资源的标准,还要升级通用信息标准和开发利用信息集成标准。

    通用信息标准的作用是从现有分散的信息标准中,提取形成能满足多方面应用的信息标准,降低信息标准集成的复杂性。现存的信息标准是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基础,但还不够。一是标准太狭窄,现有很多标准没有考虑相互之间的相关性,难以兼容相关领域之间信息共享的要求;二是现有标准太多和宽泛,很多信息标准相互包含、冗余但又相互分离;三是很多现有标准仅关注某个单项应用。今后信息标准化工作中要严格控制通用信息标准引进与审核,特别是有关术语与分类词表标准质量要提高,以提升信息集成共享要求。

    信息集成标准是针对特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目标,实现选择和使用已有各种标准的规范文件。IHE即这样一种集成规范,它由厂商和专家共同发起,通过对已有标准的融合与组合,为用户提供实现信息互操作应用的技术实施指南。近年来,美国卫生部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也开始关注信息集成标准开发和利用工作,成立了“标准与互操作框架”(TheStandardsandInteroperability(S&I)Framework),吸收软件厂商、医疗部门、保险部门、公共卫生和信息标准组织参加,共同开发实现特定要求的集成规范文件,已开发出患者转诊、检验结果共享、电子处方、公共卫生报告、健康信息连续记录等信息集成标准。

    标准与互操作框架组织(S&I)开发应用工作内容包括:用例与功能需求分析、核心概念融合认同(标准与服务开发)、编写实施技术规范,组织参照实施(项目试点示范),最后将技术实施指南作为软件产品的认证和测试依据,工作环节见图3。

医疗信息标准与集成共享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对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信息集成共享与标准化投入也相继增加。但要认识到,我国卫生信息标准建设起步晚,信息标准开发组织不健全,相关研究力量和卫生信息学人才匮乏,信息集成标准体系研究刚刚起步,实现信息集成共享和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都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卫生信息化发展机遇,要高度重视信息集成与共享的基础性工作,汲取国内外其他领域相关经验,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开发和应用通用信息标准和信息集成标准,高效持续地推进信息集成与信息共享工作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