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大涨与下跌的无奈轮回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22分09秒

导读:一些药企的决策层看到某个中药材产品好销,就忘记了建中药材基地的初衷,开始改种植快销的品种。

    【慧聪制药工业网】2014年以来,在中药材重要产区甘肃,党参、当归等中药材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党参价格下跌幅度超过70%,当归的价格已跌到了32元/公斤,而去年的价格还是40~46元/公斤,年均跌幅达到了37.25%。60头的三七,两年前最高曾达到过800元/公斤的价位,而现在售价才300多元/公斤。    

    2013年年底时笔者史立臣就说过,中药材投资要谨慎,因为2013年的涨幅有些太离谱了,笔者研究过党参、当归、黄芪和三七的市场需求量,发现2013年这以这几个中药材为原料的产品生产厂家和产品品类都没有非常大的变化,而这几个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却明显增加,同时价格也奇怪的上升,这就明确市场用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的前提下,供应量增加,价格上升时人为炒作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当期种植户在并不一定多赚多少钱,而渠道商发了大财。  

    所以这种极度违反市场的情况会被市场报复的,最终2014年种植户遭受大损失,渠道商也可能吧去年赚的钱吐了出来。   

    而2014年损失惨重的不仅仅是种植户还有一些延长产业链的药企们,一些药企建设了中药种植园基地,这些中药基地建设的初衷是为了为药企自身提供高质量稳定的中药原材料,避免主销产品因为原料成本变动太大影响经营业绩。

    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是,很多中药材基地成了决策层投机的经营的产业,一些药企的决策层看到某个中药材产品好销,就忘记了建中药材基地的初衷,开始改种植快销的品种,有几个还真在2013年赚到了钱,但在2014年,现在苦不堪言,因为自身无法消化这些中药材,只能看市场价格出售。

    笔者的一个朋友,也是药企的董事长,2012年在农村搞了一块500亩的中药材基地,以满足自身中药制剂的需要,因为采购价格波动太大,质量不稳定,还经常被中药贩子用中药材中夹杂重金属欺骗,所以,联合农村搞了个中药材种植园区,2013年的时候一些当年出产的中药材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当年不能出产的中药材也长势良好。

    但2013年11月份的时候,这位老板觉得应该顺应市场,种植一些高价格高附加值的中药材,更利于中药材基地的发展,于是,准备拔除一些已经或者过两年就会产出的中药材种植价格更高的品种。

    笔者恰好到这位老板企业有事情商谈,遇到了拔除的情况,就警告这位老板,这样做可能风险很大,因为2013年中药材几个已经攀至非常高的价位,按照市场规律应该开始下行,这时如果跟进种植,未来的风险极大,而且可惜了一些已经生长了一年过两年就产出的中药材。

    这位老板辗转反侧了好久,最后决定再新开500亩,种植高价位药材,原来的500亩不动,这新开的500亩,这位老板总共投入了800多万。

    现在,这位老板面临的是郁闷和暗自庆幸,郁闷是投入的800多万原计划2年收回成本,现在需要5年,庆幸的是原来的500亩没有动,还是按照预期运行。

    这位老板问笔者新开的500亩怎么处理?笔者说:等,继续经营,先挺住。

    因为2014年的中药材行情最多只会持续到2015年上半年甚至年初,2015年中旬或下半年价格反弹就会明显,可能不会像2013年那样疯狂,但还会有一点疯狂,因为种植户、渠道商都是有疯狂因子的,今年那款中药材价格低,很多种植户就会降低种植面积,产出就会减少,渠道商见到总量减少就会囤货,估价惜售,还会造成市场缺货而价格上扬。

    这种看似简单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很多人还是不能明白,而是一次次轮回。

    现在的技术手段,比如通过大数据对中药材行情进行监控,再进行决策,基本不会有多大的差异,但很多地方政府就是不去做,不去指导种植户评估风险,而一些药企也是一样,简单的经营调研就能解决,却凭着头脑的热度甘愿冒风险潜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