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原料药转型百花齐放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22分46秒

    【慧聪制药工业网】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反倾销等贸易壁垒频发,环保监管压力愈来愈大……一系列不利因素与利空叠加在一起,倒逼昔日以大宗原料药起家的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纷纷谋求产业升级与转型,其中大部分企业转型的目标与步调基本一致:转型制剂,瞄准国际。这不由得让人忧心忡忡,恨不得一声顿喝——原料药企转型切莫一窝蜂!

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原料药转型百花齐放

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原料药转型百花齐放

    说原料药企转型有“一窝蜂”之势,并非空穴来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不少原料药生产企业把发展制剂,而且是制剂国际化作为今后的主要转型方向。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的企业是江浙一带的原料药企业:维生素E巨头浙江医药近几年对制剂发展一直是呵护有加,其抗生素制剂业务一直保持了20%的增幅;华海药业更是投入重金,预计2013年其欧美市场制剂销售收入有望突破5亿元,较2012年1.8亿元增幅超过100%;山东及其他地区的传统原料药巨头也纷纷确定了优先发展制剂的发展战略,资金、资源、人力物力等无一例外地向制剂发展倾斜……

    向制剂出口转型,对原料药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等并没有错,但大家一窝蜂地转型制剂就不那么让人乐观了。道理很简单:转型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转型不仅要着眼于企业的产品,必须与调结构结合在一起,更必须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如果不能做到创新驱动、创新先行,即使升级到制剂产业,也不过是把竞争的阵地或战场由原料药领域复制到制剂领域;如果不能创新性地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竞争(包括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市场的需求、国际客户的需求也难以激发,“国际竞争国内化”就成为必然,最终是陷入新的红海,转型失去意义。

    以前述江浙、山东地区原料药企为例。由于注重了自主创新,注重了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华海药业等制剂业务的增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原料药业务,尝到了创新转型的甜头。反观同样有着“原料药大省”之称的山东,近年来不仅原料药板块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就是被寄予厚望、投入重金的制剂产业也没有如期成为新的增长点,其根本原因是创新力度、资金投入、人才贮备等存在短板,转型制剂只能在产业低端、非规范市场打转转;偶尔“借船出海”,赚到的只是加工费而已。

    单纯向制剂出口型企业转型,存有以下风险:首先是质量风险,我国药企出口制剂大多以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居多,针剂、粉针剂等风险较大的新剂型比较少,即便是如此,如果质量不能达到100%合格,发生一次质量事故也足以让企业倾家荡产。其次,无论是产品品种还是剂型都处于低端,附加值不高,竞争低质化。第三是缺少自主品牌,药企沦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车间而分得加工费的一杯羹,无法分享到终端的丰厚利润。

    转型,还是百花齐放好。如何转型,向何处转型?笔者认为,一要结合实际、着眼长远,不要片面谋求眼前利益、短期效应;二要突出创新,另辟蹊径,不要一脑门子只盯着国际市场。除了前述提到的转型制剂,原料药企转型还有四大路径可以选择:一是重点发展特色新型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大多是小品种、高技术、高门槛的原料药,且投入不大,只要有市场有需求,利润可观。二是沿产业链上溯转型为中间体生产企业,发展“类医药产品”,中间体行业是近几年的新兴产业,竞争相对较弱,毛利率普遍较高。三是“两条腿”走路,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并重,也可实行差异化战略:低端产品拼价格保品牌,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高端新产品看服务看创新,大力开拓并巩固国际市场。四是实现多元化转型,在做好现有医药产业的基础上果敢地进入新材料等新行业、新产业——成功企业是进军特种工程塑料的新和成——这是另一种彻底的转型。

    转型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转型不仅要着眼于企业的产品,必须与调结构结合在一起,更必须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