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制药工业网】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全球制药行业在研发投入翻倍的同时,批准上市的药物反而成倍减少,投入/产出比的急剧下降,预示着以“单成分、单靶点”为核心的药物研发之路将越走越窄。随着多基因疾病的发病风险与日俱增,多靶点药物的研发聚集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和期望。
对具备整体疗效优势的传统中药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如何在后基因组时代的技术驱动下,实现中药药物研究方法的传承和创新,建立符合中药特色的整体药效评价体系,将是中药重新崛起的一条必经之路。
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的第一分会场内,一个题为“Medicinal Chemistry Inspired by TCM”的报告,在内容集中偏向化学药物的药物分子设计分会上显得格外醒目。负责该报告的是中山大学药物分子设计中心主任徐峻。在他的引领下,与会者缓缓打开了中西医药融合的新视角。其中,“东方1号抗甲流颗粒”作为一个典型实例,对基于组方中草药筛选的中药研发新思路作了极佳的诠释。
“东方1号抗甲流颗粒”是一种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新药,尽管以中草药库作为药物筛选的来源,但整个药物设计过程却包含计算化学的图论算法、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库检索引擎及中医药学的配伍理论、炮制工艺等多种方式方法。
研究者通过建立H1N1经典抑制剂的三维药效基团模型,从中获取其药效基团的关键化学结构,再根据这一关键结构及其衍生物集合,对中草药化学结构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构效活性较高的中草药成分;然后,将筛选得到的成分重新组合、配方,创制出对甲流疗效更为显著的新组方。
此次展示令人们相信,像这类由中西医药比较研究阐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将为经典天然药物的疗效验证开辟出一条广阔之路。更重要的是,这种研发模式有望帮助人类进一步发掘天然药库的潜力,对抗不断变异和扩大的疾病谱。
对话
医药经济报:目前“东方1号抗甲流颗粒”正处于新药临床前研究阶段,预计在2013年之前能完成临床阶段的试验,在您看来,哪些方面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关键?
徐峻:药物研发是一项知识工程和系统工程。百年来,人类积累了大量缜密的药学知识;千年来,人类积累了丰富的传统药学知识。将这些宝贵的财富融合为药物创新的知识系统,中西兼用、东西兼采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关键。
医药经济报:请您预测一下,未来中西药物结合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徐峻:当前药物设计技术基于“一药一靶治一病”的传统观念将被崛起中的“网络药理学”逐渐取代,但是,道路将十分坎坷。有人认为,西药用的是单一化合物,因而是单靶标的;中药用的是混合物,所以是多靶标的。其实,即使是单一化合物,也是多靶标的,中药体系更加复杂。因此,网络药理学将面临超复杂系统的建模问题。中西药学研究方法的融合,将形成药物创新技术的新突破。
医药经济报:由于近年来新药研发效率逐年下降,从本届药物化学学术会议的内容来看,也体现出上游更加重视药物筛选的方式方法,您认为未来新药研发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