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制药工业网】10月,广西梧州全市药店开始实行处方共享,患者可凭短信于24小时内选择到任意一家共享平台药店交纳诊疗费和取药。此举意味着梧州市卫计委推行的处方信息共享平台计划从5月份试点4个月后,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出台了明确处方外流的政策,但药店的处方药销售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增长,医院的处方外流目前也依然没有形成气候,但没有人怀疑处方外流的必然趋势。因此,梧州这项由当地卫计委介入的突破性改革格外引人关注。
据业内人士估测,处方外流将导致至少2000亿元的药品销售从医院药房流向院外的终端市场,到2020年,处方院外购药将达到总体开方量的1/3。不过,看上这块“大蛋糕”的不只是药店,当处方外流,谁能吃到更多“蛋糕”呢?
处方外流“脚步声”渐响
其实,早在2007年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中,就已明确规定“医院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处方外流”,正式提出则是商务部等六部门在2014年9月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要逐步形成医师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自主购药的新模式”。但直到去年,处方外流的“脚步声”才逐渐响起。
除了国家接二连三出台政策强调,地方相关管理部门也纷纷积极跟进,如今年9月福建省政府发布的《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见》就要求:医疗机构要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还有去年5月,西安市食药监局和市卫计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药品零售企业建立慢性病处方药用药档案,如患者连续购买处方药超过3个月,或购药品种发生变化时,才需要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重新开具处方。短短一年时间里,地方相关政策的明显变化,让药店经营者感受到处方外流已经触手可及。
对处方外流有促进作用的政策还有2017年全国省市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0%以内、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医保和商业保险覆盖人群继续扩大等。对此,益丰董事长高毅认为,处方外流的趋势是不会变的,问题在于处方外流能有多大的比例、多长时间才能实现。
“尝试”难满足药店之渴
为了让医院的处方流入药店,一些地方不断进行尝试。综观这些尝试,有一个相同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嫁接医院的医生资源,在网上完成医院的看病流程。不过,这种以互联网为工具,由医院、电商和药店共同搭建一个平台的方式,有资源和合作对象的限制,难解广大药店对医院处方之渴。此外,从实践的效果来看,还没有得到多数患者的认同。
2016年4月
国务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重点工作任务》中,再次提及医院不得限制处方外流;
2017年2月
国家卫计委发布《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该《规范》被业内认为是政府推动医药分开和电子处方外流的重大举措;
2017年7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提出“禁止医疗机构限制处方外流”,并且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
即便是梧州推向全市药店的处方药信息共享平台,也有条件限制:儿科用药、慢性病报销、离休干部、需要医院发票的患者不能到平台药店取药。而广大药店经营者希望处方外流是名副其实——实现医院的医药分离,完全由药店来承接医院的处方。
CFDA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顾问康震指出,处方外流不是依靠试点就可以完成的,这种做法往往流于形式。它需要配套信息系统和一套系统的服务作为支撑,必须共享医院的患者信息,因此连锁与医疗的信息系统对接是关键,加上配套的政策法规才能实现真正的处方外流。
假以时日,医院的处方外流,这块大“蛋糕”药店能吃到多大份额还不好说,因为想分食的还有上游的工业、下游的批发企业和电商。去年,神威药业旗下的神威大药房成为实施集团“一体两翼”战略的急先锋,不但深耕河北药品零售市场,还与唐山、邯郸、沧州等地的12家区域知名连锁企业签订框架协议,并购门店总数近500家,目标是成为区域的最大连锁——这意味着在布局上建立了迎接处方外流的先手优势。
最近,仁和药业的叮当快药宣布全面启动以AI(人工智能)为特色的医药健康新零售战略,完成叮当智慧药房的3.0升级,其自主研发的“叮当大白”AI机器人正式亮相。“叮当大白”可接通乌镇互联网医院在线医生,实现常见病远程问诊,问诊后由在线医生开具电子处方,直接在智慧药房内的自助售药机上完成购药。在叮当快药的背后,提供支持的是同样升级的FSC药企联盟,该联盟聚集了包括中美史克、拜耳等400多家中外知名药企的产品资源。
准备和努力永远没有“休止符”
实现医药分开,“托管医院药房”是解决方案之一,在这方面,大型批发企业有较大的优势,据《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大型商品流通企业已为1000多家医疗机构搭建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药品采购、配送、调配、科室使用的全程智能化。还有DTP药房的建设,大型批发企业也更具竞争力和前景。近年来,国药控股在DTP药房建设上收获颇丰,如国药控股福建有限公司在省会城市的DTP药房就已经实现了单品月销售额超过一两百万元、一家门店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业绩。
除了大型药企和批发企业,医药电商也是药店争夺外流处方的主要竞争对手。去年8月,健客网在广州科学城开出第20家门店时,其CEO谢方敏就表示,计划线下药店将增至50家,“目前医药零售的大头还是在医院,根据未来医院处方外流的政策趋势,我们希望通过线下药店,将更多的用户引到网上,方便用户购药。”
即便有竞争者的拦截,倘若处方药外流实现,还是会有较大的份额流入药店。但是否所有药店从此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答案是“未必”。高毅指出,为了迎接处方外流,药店应该尽早布局以承接处方外流。而实际上,连锁药店之间为迎接处方外流的“暗战”已经展开。
去年DTP药房大热,老百姓、一心堂、益丰等大型连锁纷纷抢占“高地”,拓展DTP业务,而于今年上半年上市的大参林也将开设DTP药房作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此外,布局争夺慢病患者也是近两年连锁药店较量的重点。
对于处方外流,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曾提出建议:将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社会药房纳入其中,实现系统对接、信息共享,保证电子处方信息不会被人为限制。这是实现处方外流的条件,但处方外流后的争夺,还得靠自身的条件,如老百姓多年来一直不余遗力地建设执业药师队伍,甚至打造标准,还较早开设了“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生活馆”,以做经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