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都是大批新建高档酒店积极申报五星级酒店评定,因为在总台挂上金灿灿的五颗星,绝对是官方认证的“高大上”标志。如今,这一切正在发生变化。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起,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2014年-2015年度会议定点政府采购的318家会议定点单位中,只有四星级以下的饭店或会议场所进入了政府采购范围。于是,一些五星级酒店出现了“降星”或“脱星”潮,甚至主动进入“无星级”酒店行列。
所谓的五星级酒店,是我们形容酒店消费水平的一种标识。通常来说,五星级是目前中国境内酒店的最高级,在2010年实施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版中,首次提出了在原有设定的五个星级基础上,在五星级饭店中,增加和包含一个新的等级—白金五星级。所以,六星级、七星级只是形容那些远超五星级标准的高档酒店。相应来说,星级越高预示着酒店的设施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越好,而消费价格也就越高。
如果是考虑政府采购,那么降星不降价又如何?还是不能进入政府采购行列。而如果“脱星”只是为了节约申请成本,我敢说,取得五星级评定所获得的市场回报将远大于申请所需费用。尤其对旅行社、会务组承接的团队业务来说,酒店是不是五星级将直接影响价格标准。但是,五星级申请与否对国际品牌酒店来说影响较小,他们也不会像国内品牌那样刻意放大五颗星的身影。因为他们的立足之本是依赖品牌的影响力,各有一套成熟的酒店评判标准。无论是硬件、产品还是服务,国际品牌酒店牢牢把握着话语权。丽思卡尔顿酒店即使没有任何星星,仍然是酒店业高端品牌的象征。
正因为星级酒店评定并非一种强制执行的标准,求“降星”或“脱星”的酒店也以国内自创的酒店品牌为多。个人认为,酒店的星级评定对中国整个酒店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几颗星对酒店业发展初期非常重要,经过若干年的应用,如今酒店业本身进入了拼品牌而不是几颗星的时代,成熟的酒店大可以自由选择一个自己的标准或者利用客户数据来建立自己的评价系统和质量指标。这恐怕是造成酒店业对五颗星漫不经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