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出家门,永远也体会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对于年近五旬的马存林来说,尽管离开故乡有些伤感,但是,现在每次想起来,他都庆幸自己能在呼图壁安家落户。
46岁的马存林是村里的新移民,2000年从宁夏来新疆,现在是新疆呼图壁县园户村镇下三工村六组清真寺的阿訇,他说:“因为老家地少人多,我就带着家人到呼图壁投奔亲戚,没想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马存林9月16日告诉记者,他和村民们的关系融洽,大家一起开荒种地、盖房子、收购羊皮。2014年年初,他买了500只羊,准备和村民一起搞养殖,“这里的村民很纯朴,我们一起学习养殖技术,一起吃饭、聊天,我现在很享受这种生活。”
“不出家门,便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不天南地北地转转,便不知道这世界有多美丽。”马存林说,现在,一家子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再好好干几年,我也退休了,打算在这里安心养老。”
走出去,不做井底之蛙
和马存林相同,新疆玛纳斯县岱维尔餐饮广场老板阿卜力提普·木塔里甫,对于“走出去”也感受颇深,“不走出去,永远都是井底之蛙。”他说。
阿卜力提普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他告诉记者,因为家里有5个孩子,父母又是农民,他从初中起就“走”出家乡,前往喀什和乌鲁木齐打工。他说:“打工磨炼了我不怕苦的意志,出去接触的人多了,胆子也变大了。”
大学毕业后,阿卜力提普没能找到称心的工作,于是他到北京旅游,他说:“姐姐在北京开了家小饭馆,我在那里呆了一个月,瞅准了摆地摊的生意。”
回到新疆玛纳斯以后,阿卜力提普在农贸市场摆摊卖作料。“玛纳斯人喜欢吃,摆摊之前,我数了数,发现当地有400多家饭馆,他们对作料的需求量很大。”他说。很快,阿卜力提普的作料生意红火起来。2005年,他又在玛纳斯开起了自选超市。
阿卜力提普变得富有了,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2012年3月,他又前往北京,在姐姐的餐厅里“取经”。半年后,掌握了餐厅运作经验的他,决定回乡好好“大干一场”。
“姐姐在北京的餐厅,就是从小饭馆一步步壮大的,我觉得餐饮业发展空间很大。”阿卜力提普说,每次外出,他的收获都很大,每次外出,感受也不一样,“最美的景色永远都在远方,走得远一点,心就会更广阔一点,行得广一些,眼中包容的事物也会更多一些。”
2013年7月,占地1200平方米的岱维尔餐饮广场动工。2014年5月份正式营业,每天可容纳600人就餐。
受他的影响,邻居阿旦木·阿不都热合曼也从养殖业向汽车修理拓展,“阿卜力提普常劝我去外面学习,多渠道了解外界的信息,目光远了,思想开阔了,生意才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阿旦木·阿不都热合曼说。
出去“攒资本”自身变化大
哈德尔和努尔艾力都是奇台县西北湾乡二三屯村村民,两人都没有正式工作。2014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经信委、质监局组成的工作组入住西北湾乡二三屯村,免费为村民开展技能培训。
在家待业的努尔艾力动了心,掌握了电焊技术之后,他有了“走出村子”的资本。
2014年9月,他被一家公司看中,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
39岁的哈德尔以前靠在村子周围打零工为生。由于没有稳定收入,一家三口的日子很紧巴。2014年6月他成为奇台大华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叉车工人。
他的变化给家里带来了希望,“妻子看到我有稳定工作很高兴,鼓励我早点转正,这样我每个月也有社保和固定工资了。”
现在,哈德尔的叉车开得已经很熟练了。上班后,他第一次听说“企业文化”,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发言,第一次拿到工资卡,“听说经理是福建人,他独自到新疆奇台做生意让我很佩服,我也要向他学习,努力挣钱,到时带家人去内地转转。”哈德尔说,“接触的人多了,我的性格也开朗了,以后我也要做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