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塑料网讯:众所周知,我国已发展成为模具制造大国,模具行业有了较大的改善与进步,进入生产总量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然而中国现在到底是不是模具强国,模具大国与模具强国最根本的差别是什么?如何才能消除这些差距实现向模具强国的转变?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模具大国与模具强国最根本的差别不在总量规模上,在于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以及模具品牌的集成创新。尽管我国模具规模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比较低,相反很多中高档模具还依赖进口。当下中国模具要实现从“模具大国”向“模具强国”的战略转变,模具行业要转变发展方式,注意结构调整,模具企业必须着眼提高产品档次和降低制造成本,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走“精、专、强”路线,在“蓝海”中创造新的增长点。影响一个国家品牌价值高低的关键因素在于一个国家“产业品牌”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产业化的程度,所以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强势民族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品牌强国。未来拼的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国外都一样,中国模具行业要可持续发展下去,需要我们企业和政府在技术研发创新上下狠工夫。
罗百辉介绍说,在中国,此前国务院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把提升模具及其制造装备的技术水平作为其重点内容,在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基础装备功能部件(关键部件)项目中有关的模具项目专项,也体现了模具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要启动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过去出口主导推动的增长方式。我国模具产品的生产,从“模具大国”到“模具强国”,品牌和创新是关键。中央一系列提振内需的刺激计划也给模具市场带来机遇。如何在汽车、航空、医疗器材、新能源方面有所建树,抓住4万亿元总投资建设项目的商机,把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都变成模具行业实实在在的订单,还需要细分市场,锁定目标客户,多元化经营,以模具制造为核心,适应汽车、家电、船舶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高门槛这种需求,实行产品升级,延伸产品链,积极为模具下游产业提供装备、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差异化。为此,我国模具企业要在终端市场上胜出必须进行研发创新,树立自己的品牌产品和强势品牌。
另外,在品牌营销方面,国内企业应该不断求新、求效,除了广告投放、渠道网络、终端销售仍然是关键外,互联网营销成为一大重点,一些企业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上市的步伐,在资本层面获得进步;同时一些企业会不断强化品牌定位的差异化,比如在区域市场的划分、中高端的划分等。
据罗百辉透露,目前我国拥有的3万家模具生产厂点中,一半以上是自产自用的,同时绝大部分都是小型企业。面对这种模具产点分布“过散”现状,中国模具行业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进改革,调整结构。罗百辉举例说,目前我国模具行业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年产值超亿元的模具企业,如:深圳群达国际模具集团、东江模具集团、易模塑科技集团、迅兴模具集团、银宝山新实业,东莞骏艺模具集团、伟盈集团、富裕制模、茂森集团,佛山圣都模具、奔达模具、百年模具、新的模具科技集团,河源龙记集团,广东巨轮模具,上海屹丰模具集团、春旭集团,浙江黄岩陶氏模具集团、黄燕模具集团、宏振机械模具集团、台州模具集团、忠大模具集团、胡氏模具集团,江苏昊达模具集团、江阴模具集团(1200万美元收购美国思威尔公司)、昆山鸿运精密模具集团,湖南省模具公司、湖大三佳模具工业公司、湖南晓光模具公司、湖南亚太实业公司、湖南晟通集团、迅达集团,四川成飞集成科技、普什模具集团、广安光前集团,陕西省模具集团、湖北先锋模具集团、云南昭通张氏模具集团、福建五友模具科技集团、河北兴林汽车车身模具集团、山东东奥模具集团、天津通广集团等。根据当前国际模具行业的发展情况看,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模具企业年产值已经高达40多亿美元,成为跨国集团。
模具企业不仅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专长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在模具企业的生存原则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包容。因此,模具企业需要转变与其他企业或组织的合作模式。企业之间互利合作的模式包括:
A、供应链式,特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企业的增值链中,供应过程所占成本较高,因此供应链的动态互联至关重要;
B、战略网络型,指企业通过建立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的价值链形成一种战略网络。此时的竞争亦变为战略网络间的竞争;
C、协作联营型,表现为企业通过有选择的与竞争对手,以及与供应商或其他经营团体形成联营组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D、虚拟组织型,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能力和思想动态地连接起来,成为一种有机的企业网络组织,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创造价值。
除了深圳东莞地区的南方冲压模具联盟,西部首个汽车车身生产技术联盟——成都汽车车身工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成立。联盟以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为技术依托,形成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集群式汽车车身及关键部件工艺装备产品链,建成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汽车车身工艺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集聚基地。联盟最大的优势在于将以往分布在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松散企业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13家成员单位涵盖了生产、研发、销售等各环节,有利于形成一定规模效应。据介绍,联盟企业每年将开发3种以上新型轿车整车车身覆盖件模具,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并将带动培育10家到15家汽车模具铸件、钢件等配套生产企业,40家到50家其他汽车车身工艺装备企业,形成20亿元的汽车车身工艺装备产业规模。
罗百辉坚称,当前这些一流国际大型模具企业和模具联盟已经组成我国模具行业自己的航母企业编队。为了切实增强我国模具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我们现在不能仅仅强调模具生产企业的“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而必须将发展模具产业的“规模效应”提到产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要针对行业发展的重点,有所选择地重点培养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要鼓励企业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劳动生产率为导向,加快改制、重组步伐,提升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也使企业能够具有产品研发、质量检测、技术改造、扩大出口、提高经济效益的实力,带动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要在前几年发展集群式生产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建设模具城、模具产业园区等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能力的模具生产基地,通过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地区性较为配套的模具生产产业链;另一方面要以汽车覆盖件模具、精密冲压模具、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主要模具标准件和高技术含量模具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引导,形成有较大实力和较高水平的地区性模具制造网络。
现在,一些地区正在积极探索模具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盟和网络生产,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要按照“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在行业内逐步推广,做好相关的产需衔接,推进模具行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发展和模具标准件的大批量规模化生产,促进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和行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