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30年舞台美术设计的嬗迭

   2020-08-31 聪慧网sxxjymy60

 1983年除夕夜,央视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拉开大幕。此后每年一度,收看春晚逐渐成为电视观众欢度年夜的重要一环。2012年,正值春晚步入而立。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如今,该节目的影响已遍及全球华人圈,可谓缔造了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绝无仅有的传奇。随着观众生活品味的提升及期待视野的拓展,舆论对春晚的制作和呈现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褒贬不一早已成为春晚过后公众意见的常态写照。然而在个性化日趋凸显的舆论体系下,2012年春晚的舞台美术设计成就却为大多数观众所首肯,被誉为历届舞美之最,足可见其在整台春晚中的重要地位。

 其实,在最初几届春节晚会当中,舞台的角色充其量不过是主持人、嘉宾及众多演员的表演场地而已。这既是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文艺呈现形式,也跟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科技能力休戚相关。纵观三十年的春晚历程,除2008年由于南方冰灾及奥运元素的双重影响而对传统主题有所淡化之外,喜庆、祥和、团圆的格调一直为主办方所承袭和发扬;同时,在长达五小时的晚会过程中,歌舞、相声、小品、魔术、杂技、戏曲等从晚会创办之初就几成每届之定式。这是开在百花文艺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一个接受数亿华人检阅的大舞台。如何避免审美疲劳、让观众得以餍足、给舆论一份满意的答卷?舞台创意无疑是众多方案中的最佳切入点。

 概括起来,央视春晚30年舞台美术设计经历了以下四大嬗变:

 一、空间扩容:从“小剧场”走向镜框式舞台。

 第一届春晚是以小剧场的形式举办的,现场是面积为600平方米的茶座间,由广电总局的一个礼堂临时改建而成。演员出场的时候从观众席走向舞台。从空间来看,观众和演出人员并没有实际的区分距离,两者处在同一平面内,共融于一台戏中。主办方或也曾考虑到狭隘的表演空间对于整台晚会的限制性,85年,在导演黄一鹤的主张下,春晚舞台移师北京工人体育馆,可惜这次的大胆尝试却铩羽而归,以致有关方面在后来的新闻节目中不得不向全国观众郑重道歉。作为一项广受瞩目、只可成功不容失败的大型综艺节目,组织方为稳妥起见,春晚的舞台场地方案自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有任何实质举动,直到1998年央视因自身发展需要将大院中的一块圆形花园改建成演播大厅,这就是后来成就春晚15年稳步发展期的一号演播大厅。

 一号演播大厅始建于1997年,其使用面积为1600平方米,高为30米。从建筑特色来看,整个大厅形似一个半球形网架屋顶,在98年第一次作为央视春晚录制现场时,当时可容纳1000名观众。自投入使用,因应表演需要,一号大厅经历过两次变化:千禧年的龙年春晚现场除了舞台之外,其余空间被圆桌所占据,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茶话会;12年后,龙年再至,演播厅发生骤变,舞台从之前的半圆形朝观众席方向延伸,形成一个由多个方形柱体组合而成的T型台,升降活动台从6个剧增至304个。在空间上将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拉开,工作人员便可根据演出需要对舞台实行多种变化,实现多场景、多层面,给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空间的扩容也使全方位、多视角的拍摄手段成为可能,在2012年的晚会现场,央视就启用了空中俯拍的手段,为30年来的首次。

 从“小剧场”的樊笼中走出来,一号大厅也曾成为央视为之骄傲的演出场地,它承接了15届的春晚演出任务,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最为熟知的综艺舞台。然而,随着舞台表演形式的日新月异及观众鉴赏水平的提高,一号演播厅在迅猛发展的现实需要中显得十分滞后。面积狭小、观众席简陋,诸如此类问题愈来愈突出。这个问题解决之日并不遥远——随着中央电视台新址的竣工,2013年广大观众将有幸目睹春晚历史中的第三个表演舞台的全新面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