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创”让职教课堂活起来

   2020-08-31 聪慧网sxxjymy40

 

 陕西工业职院学生在进行化工生产技术实训。(资料图片)

 ■职教奋进新时代·经验篇

 “我们的产品创新性地将数字图像技术应用于牙周疾病的临床诊疗,通过对探诊场景的智能可视化展示和处理,能大幅度提升患者体验和临床效率,市场前景看好。”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唐忠林博士最近忙着与西安苏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接洽,他们合作研发的“智能可视化牙周探诊仪”项目获得陕西省教育厅服务地方项目专项资助,即将投入市场,成为该校校企合作共赢的范例之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真诚之心开路、用开放心态办学、借培养质量说话,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实施中促提升,在落实中求实效,探索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校企协同办学育人之路。

 校热企冷、两张皮等现象如何破——

 协同育人联盟让校企合作热起来

 前不久,经过专业技能知识测验、心理测试及面试等环节的考核,材料学院2018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雷昌祎等20名学生进入学院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联办的2020届“汉达模具”订单班学习。经过校企联合培养,下学期他们将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我们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自2016年就建立了合作关系,从最初的学生顶岗实习到工学结合、成立订单班定向培养,再到专业共建、师资共享,双方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现已为昆山经济开发区6家企业输送了200多名实用型技能人才。”材料学院院长李云说。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现实中校企合作“校热企冷”“两张皮”等现象,从2009年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行业和学科优势,先后牵头组建了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全国机械行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和校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等校企合作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企业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参与者、合作者,学校成为企业员工的贮备库、蓄水池,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撑,互惠互利,让校企合作热起来。

 学校坚持客户需求导向,从“你想什么,你做什么,你要什么”出发,思考“我能给什么,我能改什么,我能做什么”,不断优化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从2017年的402家成员单位增至2019年的512家,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其中,合作10年以上的企业212家,行业500强企业占58.6%。学校还与2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学校按照紧密合作型、联动合作型、辐射带动型把联盟企业分成三个合作圈,对应学院三级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产教融合基本架构,支撑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同时积极反哺企业,在联盟发起“校企合作技术研发服务项目”征集活动,共有32名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认领了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西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欧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的15个校企合作研发服务项目,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无缝衔接。

 据统计,近3年来,依托校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等平台,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企业开设订单班302个,受益学生7000余人。与日本欧姆龙公司11年合作形成的“校企七联合”订单培养案例成为全国高职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学校毕业生在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比例超过60%,初步形成了具有陕西地域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品牌。

 “截至目前,2020届6584名毕业生的实时签约率为95.96%,与去年同期持平,受疫情影响不大。这得益于我们有近一半学生是通过订单班在联盟成员企业就业。”该校就业处处长卢文澈说,随着校企合作育人的逐年深入,订单班培养模式已由共同育人走向共享共建,再发展到向企业提供科技服务,走出了一条从用人到育人,再到融合发展的道路。

 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将课堂开设在实训基地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严家鹏,这几天和同学一起,在校内汽车标准化养护训练中心进行汽车机电维修实训。该基地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海源畅达有限公司于2019年合作建成,企业和学校共建共管,面向社会开放。学生在这里接触的都是真实的故障车,汽车的品牌、型号各异,受损情况也各不相同,真正实现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针对高职学校学和做“两张皮”问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开设在学做一体化的开放式实训基地,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项目设计教学内容,将企业岗位真实项目、大赛项目、创新项目引入课堂,由企业大师和能工巧匠指导学生,教、学、做合一,让兴趣领着学生学、让任务带着学生做、让创新引导学生走。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突破以往的“企业提需求、拿方案、订标准,学校按需求完成培养,接受用工考核”的模式,强化校企“双主体”作用,参照职业岗位任职需要,将实训基地从简单的岗位轮训向机制完善、内涵充实转型,从关注顶岗实习向注重系统育人转变,从重视岗位适应向岗位胜任转化,打造“学做创”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在企业内按照教学要求共建实训车间和开发专业岗位,建立“厂中校”;在校内对接生产需求引入企业资源构建“校中厂”,还在联盟单位内发起协同育人“好师傅”“好导师”评选,将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专家、技能大师凝聚在一起、形成育人合力。

 与此同时,学校借助各级技能大赛平台,建立“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大赛培育管理机制,通过对大赛资源和成果的有效转化,建设了一批活页式教材、实训指导书、微课、试题库等资源,推进赛教结合、以赛促学的培养链路。通过14个国家级专业资源库项目、81门在线开放课程、36门“翻转课堂”,依托云班课、雨课堂等教学平台,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等广泛应用。

 “学做创”一体化培训,让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思想素质、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何菲、全国技术能手何小虎、陕西省技术状元黄亚光、四川省技术能手郑永涛,陕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官王鹏等一批优秀学生。仅近3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赛项奖330项,2018年、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均居全国高职院校第二名。

 “我们致力培养实用型应用性的高技能人才,让愿意就业的学生能就业就好业,让就业的学生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卢文澈说,多年来学校招生就业两旺,连年招生7000人以上,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毕业生在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比例超60%,用人单位满意度95.45%,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95.15%。

 如何发挥技术研究和技能应用创新优势——

 “三院一中心”让产教研用融起来

 这两天,西部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王建军十分忙碌。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学校与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谋划开展深度协同的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研究院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校企协同高水平专业技术团队完成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为行业企业创新发展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王建军原是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机床研究所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去年底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级人才引进,担任新成立的西部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改革方向聚焦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如果说校企协同育人联盟的建立解决了平台问题,那么,学校去年布局成立的“三院一中心”,即西部产教融合研究院、西部现代职教研究院、西部创新创业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则为打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解决产教“两张皮”等体制机制问题打开了通道。

 航空学院教师赵伟博今年通过技术转移中心成功转让了两项自有技术。他说:“‘三院一中心’的设立,为教师进行技术创新搭建了平台、畅通了渠道,更好地激发了大家立足专业参与科研创新实践的热情。”

 技术转移中心设立之初,学校就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专利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入的9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等政策,并尝试在教师岗位中设立科技推广型岗位,鼓励教师赴企业开展成果转化,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我们一名教师研发的柔性玻璃技术成果正在山东省济宁市进行转化,目前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投入使用后将打破日本、美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刘引涛说,双高建设和职教20条出台以后,学校科研工作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重心由过去的拿项目批经费,转变为进行科学研究、技能培训,加大对区域经济中小微企业的服务。

 目前,西部现代职教研究院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高校社会科学哲学基地,西部产教融合研究院联合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推进校企产教深度融合,西部创新创业研究院围绕陕西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对接新能源汽车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就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在技术研究和技能应用创新方面的优势展开了探索。

 “未来5年,我们将聚焦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技术技能训练,瞄准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促进专业课程、技术技能和行业企业的进一步融合,全面提升专业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该校党委书记惠朝阳说。

 实践者说

 【院长说】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永亮:

 我们按照“完善机制、校企合作、集成创新、多元共赢”的思路,与装备制造业百亿级企业、国外知名职业院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机构等开展战略合作,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加速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以内涵提升推动持续发展、以产教融合推动协同发展,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学院。

 【企业说】

 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顾问中道教显:

 欧姆龙历来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在华企业里中国员工占比最大。经过11年的校企深度合作,目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540名订单班毕业生在欧姆龙的各个岗位发挥自己的优秀才能。他们表现出比其他员工更为优异的素质和能力。欧姆龙将继续携手学校,深化合作,共育世界一流员工,走向新的辉煌。

 【学员说】

 机械工程学院2010级毕业生何小虎:

 在校期间,得益于母校为我们搭建的学习成才环境,尤其是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的改革。毕业时,我以实操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录取,经手的产品先后应用于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中,并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