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我国提出“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的目标。当年,上汽集团就代表中国车企率先冲进了这一行列。此后,中国汽车不断夯实基础,至今已有6家企业成为500强榜单常年的座上宾,并且排名逐年攀升。
但进入到2019年,中国车市遭遇了凛冽的寒冬,全球汽车市场经济发展放缓,这也使得中国车企在2020年的《财富》500强排名中悉数后退,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集团分别下降13、2、18、5、17、23位。
“大而不强”依旧是现状
其实不仅是中国汽车企业排名下滑,全球各大车企也都呈现后退趋势。这其中关键原因在中国市场近两年的发展放缓。据统计,2019年全球汽车销售9129.67万辆,相比2018年的9505.59万辆,减少375.92万辆,同比下降3.95%。再看中国市场,中国汽车2019年销售2576.9万辆,相比2018年的2808.06万辆减少231.19万辆,同比下降8.23%。中国车市销售减少的数量占全球整体的61%,引发全球汽车企业总营收普遍下降。
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地位举足轻重,却并没有摆脱掉“大而不强”的标签。利润率方面,虽然中国汽车企业均未出现利润亏损,但利润率普遍较低。世界排名第一的大众集团利润率为5.5%,第二的丰田利润率为6.9%,而中国的北汽集团与广汽集团的利润率甚至仅为1%左右。
很多媒体避重就轻的选择了用上榜数量证明国家汽车业的进步。的确,日本、中国、德国凭借10家、8家、7家的数量,占领前三的位置,美国、韩国、法国有3家上榜。中国以车企数量超越了美国与德国在前十排名。但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名中,中国仅有上汽集团一家,而德国和日本分别有三家企业上榜,美国有两家。这也说明了中国汽车企业虽然上榜数量较多,但位于头部的企业非常之少。
大不等于强,前者只是代表规模,而后者则体现竞争力。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在进入世界500强后,我国自主品牌与海外品牌之间的差距是否真正在缩小。多年以来,中国大型汽车集团的销售主力依然是合资产品,自主品牌贡献平平。从世界几大汽车巨头的全球战略分布看出,通用一上汽通用,福特一长安福特,丰田一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奔驰—北京奔驰,大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日产一东风日产,宝马—华晨宝马, 本田一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现代—北京现代,这些在国内市场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无—例外的优势就是使自己的品牌靠近销售市场,同时享受政策优惠与低制造成本。
也就是说,海外品牌如果在中国卖的不好,其在中国本土合作的汽车集团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也证明当前我国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依然处于下端的分工地位。仍未能完全摆脱以低制造营销成本优势来承接的产业梯度转移状态。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迫在眉睫。
只有持续调整优化行业结构,提高车企的产品技术研发能力,刺激国内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的发展,尽快培育并发挥出本国的相对比较优势,才能主动地促成产业链特定环节的国际梯度转移,在国际社会中嬴得汽车行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