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这个地产风向标,给市场释放了哪些信号?

   2020-10-01 好家居sxxjymy90
核心提示:编辑:门窗资源网 坤书

前不久的业绩发布会上,郁亮再一次强调“当好农民种好地”——做农民其实是不需要预测天气的,无论天气好坏都要种地……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种地能力提高。

郁亮说得没错。可是,要不要开垦个新地,每块地种什么,怎么种……是大有讲究的。这也是当下困扰很多房企的难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只埋头种地难有好收成。

怎么办?经济学上有个“免费搭车者”的概念。对房企来说,盯住行业风向标,是个不错的方式。比如,在前天的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正式宣布:“恒大从2020年开始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发展战略,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负债降下来。”

纵观恒大集团的发展史,基本都是紧跟宏观经济的走向发展的。恒大历来都是行业的风向标——从最早下沉三四线,到回归一二线,到首推行业的“无理由退房”政策,再到最近的线上卖房,恒大的很多动作都是领先全行业的。许家印更是被业内誉为是一本深谙政治经济学的行走的教科书。许家印此番表态,说明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知道行业风向标要做什么很重要,但要跟上标杆的步伐,还得知道、学习他为什么能够做到的功夫。恒大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敢这么做?下面,我们来剖析。

恒大,这个地产风向标,给市场释放了哪些信号?

▲许家印宣布恒大全面实施新战略

销售力强大,2020剑指8000亿,有销售回款就有保障,就有底气

根据年报数据,2019年度恒大录得合约销售额6,010.6亿元,较2018年增长9.0%。权益销售额的增速则更高,达到10.32%(CRIC数据),而2019年TOP100房企累计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增长只有6.5%。

考虑到恒大的权益销售额多年来位列第一,在市场整体放缓的背景下,恒大逆市而上,这显得尤其不容易。

可是,在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表示,“高增长”就是要实现销售高速增长,今年要实现销售8000亿,到2022年要实现销售1万亿。

这意味着恒大今年的销售业绩要比去年增长33%!这个数据放在前几年并不高,但在今年却鹤立鸡群。考虑到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和疫情的冲击,大部分房企对2020年的业绩目标都十分谨慎——旭辉+15%,华润+8%,龙湖+7%,新城控股甚至较去年下调了8%!

不少地产人告诉我们:不是不想冲规模,毕竟增量开发市场PK的时间窗口,也就只剩下三五年了,但是今年实在是有点有心无力。

恒大的底气来自于其强悍的销售能力——2015年,恒大启动“无理由退房”重大举措,开创行业先河,并倡导整个行业都推行“无理由退房”政策,但无人响应。今年,恒大率先全面启动“网上卖房”,引发行业模仿,“无理由退房”政策已经成为标配,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解决网购的信任问题,否则谁敢网上买房?

世人一直有“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一步是先烈”的说法,这让很多人裹足不前,不思创新。

率先推出无理由退房和网购的恒大,打破了这一谬论。数据显示,一季度实现销售额1465亿,大增23%;销售回款1133亿,大增55%,均为行业第一,也刷新公司一季度销售及回款最高历史纪录。

恒大,这个地产风向标,给市场释放了哪些信号?

▲恒大一季度销售及回款对照图

这充分说明,线上卖房是完全可行的。恒大推出政策之后,很多人一看,这也挺简单嘛,第二天就弄一个类似的出来,可是最终的效果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什么?

首先,恒大很早就特别注重在互联网+黑科技上的投入。早期恒大地毯式的线下营销一直为业界津津热道,不过,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恒大积极开展营销变革,重金投入布局“互联网+黑科技”玩转地产智慧营销。

比如,恒大充分利用自家研发的手机应用程序「恒房通」推广物业销售。2016年底,恒大还与云客启动了恒大全球智慧案场,在营销推广、渠道拓客和案场管理方面深度应用互联网+黑科技,对整个营销体系进行全面深度变革。不仅提高了营销的精准度,而且销售费用也大幅降低。

早在2017年的半年报中,恒大即写到“集团销售及营销成本由2016年同期的人民币80.3亿元下跌至人民币78.2亿元,主要是由于透过互联网销售渠道进行更多推广活动所致”。

其次,恒大将线上营销上升到了集团战略层面的高度。这跟很多房企,面对突发的疫情,匆忙上场,将其作为权宜之计明显不同——随着各地线下售楼处陆续开放,一些房企马上抛弃线上营销的打法,甚至迫不及待地宣布涨价。

毋庸置疑,疫情对房地产行业的线上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房地产线上化进程不可逆。未来,线上和线下销售并行将成趋势。拥有一套数字化营销体系,具备平台思维、流量思维与用户思维。不只是应急手段,还应该是长期坚持的模式。

强悍的销售力是恒大敢于为2020年定8000亿销售业绩目标的底气所在。强劲的销售才能确保充足的回款,从而拥有充实的现金流,真正做到“手中有粮”,这是降负债的根基所在。

在手土储3亿平方米,每年降3000万平米,不影响正常销售增长

按照许家印的说法,恒大降负债的第一板斧是销售增长,第二板斧则是降土储,严控投资预算。

看起来这似乎有些矛盾:销售业绩要大幅增长,就要有足够的货值,再往前则要有足够的土储。要知道,“今天的土储,就是明天的规模”前几年在业内简直被视为至理名言。

早期拿地多的房企,尝到了很多甜头,比如碧桂园、恒大等。某TOP30房企老总某次跟我们聊天时更是说:别看我们港股市值小,但我们拥有大量优质土储,溢价部分都要比市值高!

根据《中国百城居住用地价格报告》,今年前2月,中国100个城市居住用地价格同比涨逾两成。特别进入二月末期,一二线城市明显出现了土地溢价现象!

恒大为何却要主动降土储?

首先,土地是房企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但同时土地款项也是房企最大的支出。如若不加以控制,会占用大量的资金。

过去,整个市场长期处于单边上行的状态,土地拿到就是赚到,有些人甚至一平米房子都没建,仅靠囤地、炒地皮就大赚一笔。至于土储丰厚,又快周转的房企,更是坐享了巨大红利。

可是,如今不行了。今年以来,好几个城市试图降低首付等放松调控,最终都一日游。充分说明“房住不炒”这一政策基调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全国商品房市场容量将维持现有水平,房价也会保持平稳。

面包价格稳定了,面粉的价格自然也稳定。现在的土储进入长周期增长幅度不够,如果你土储拿的不对,价格偏高再加上财务成本,有可能你的地过两年,不仅没有增值还贬值了,那这个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国外,曾经是全球房企的标杆帕尔迪,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丧失了第一的宝座,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土储过多(不少还是毛地);国内,前几年拿地过猛,杠杆又高的房企,去年以来都很难过,甚至不得不甩卖土地。

土储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只有许家印手起刀落,决定严格控制购买土地的规模,土储要实现“负增长”。否则,如果仅仅是销售额、销售回款增多,土储不控制,同样会造成大量资金沉淀,不利于降负债。

其次,恒大目前的土储足够充裕。目前,业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合理的土储水平,够未来2-3年开发即可。

目前恒大土储大约是3亿平方米,未来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万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亿平方米左右,土储量依然很大。

一年减少3000万平米的土储,就等于减少600亿的支出。对降低负债和节省财务成本帮助巨大。

最后,未来,拿地的窗口期很多,随时都可以拿,财务稳健、现金充沛,就可以拿到好资产。

业内一直有逆周期操作之说,但抄底向来是一件高难度的事。仅靠抄底,也不可能做得特别大,因为你不可能每次都预测精准。更多的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各个阶段都拿一些……

未来,会简单很多。因为市场进入平稳状态,只要在手资金充裕,随时都可以拿。而且可挑可捡,弹性大很多。

因此,除了土地储备要严控,其他方面的投资恒大也要严控,许家印在会上还再一次明确宣布5年内不会再投资其他任何产业。走得快固然重要,但走得稳才能走到更远!

标杆化、精细化+互联网,成本依然还有下降空间

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提供类似的产品,你的效率比别人高,成本比别人低,你就赢了。

虽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整个行业仍处于比较粗放的状态,近年来不断有头部房企老总呼吁房地产要回归制造业,提升精细化程度。

精细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标准化。曾经,恒大一张图纸可以全国复制,就源于其超高的标准化程度。

恒大不仅在买地、设计、招标、销售等多环节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还通过材料供应商和施工企业的让利,从源头上控制产品成本,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的标准化运营模式,推动恒大的营销、管理、财务三大费用逐年下滑。

未来,这些成本依然还有下行的空间。

以营销费用为例。今年以来,恒大在线上营销大放异彩。有人说,流量也是很贵的,线上卖房未必比直接用渠道便宜。

其实不然。去年有段时间,业内都在讨论渠道掐住了开发商的咽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些去化不理想的城市,比如天津,通过渠道带来的单笔成交分佣高达5%到8%,部分项目甚至达到10%!

对此,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在2019年中国房地产总裁峰会上颇为无奈地表示:以前卖楼都有行业规矩,我们大概是1%以下的代理费,现在启动渠道,渠道费用达6%,营销费用上升了6倍,渠道营销费用都是谁在分……

如果开发商能通过自有线上渠道获客成交,就省掉了高昂的渠道费,即便折扣力度大点,综合下来还是赚的,购房者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是典型的双赢。

小结

恒大“降负债”的目标是要把有息负债每年平均下降1500亿,到2022年要把总负债降到4000亿以下。

如果恒大今年销售回款增加2500亿,土地支出减少600亿,一增一减,今年有息负债下降1500亿的目标肯定能实现。

恒大把降负债上升到公司发展战略,可见其决心巨大。对行业来说,其风向标意义在于,随着地产行业进入下半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龙头房企更加注重的命题。对此,各房企使出了各种招数。许家印则直接抓住了降负债这一关键。对于目前深陷泥沼的房企来说,这尤其值得学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