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友家居混搭新国潮,打造线下网红新据点

   2020-10-01 好家居sxxjymy60
核心提示:编辑:门窗资源网 坤书

随着90后、Z世代的崛起,品牌年轻化、时尚化成为大势。如何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在众多品牌中博得C位,打开消费者心智,不少家居企业都在尝试不同的营销打法。但是真有效果的却没有几个。

全友家居混搭新国潮,打造线下网红新据点

面对新一代的消费者和营销环境,尤其是对具有天生“冷关注”的家居行业来说,这是家居品牌发展升级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跨界、国潮、快闪……面对层出不穷的营销概念,全友统统玩转。

家居混搭国潮 打造线下网红新据点

如今,“国潮”正当道。各式各样的东方美学跨界都在争抢年轻人的注意力。

今年9月,全友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国潮”快闪,将潮流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演绎国潮新风向。这场颇具异质性思维跨界的影响力延伸到了线下消费场景中,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深度沉浸式体验机会。

复古国潮风的互动场景,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参与、体验,成为了国潮与情感的连接载体,最大程度地调动消费者的参与感和融入感。年轻人对于国潮的追求,本质上就是一种表达自我的精神需求,也是内心文化认同感的觉醒。

这背后其实也蕴藏着全友意求与中华千年文明一脉相承,用国风美学为品牌加持的信心。当然,这场全新的国潮审美不止于快闪店。还有联名服装、家居与无限秀场!

联名款服饰&沙发

结合品牌自身的调性,全友和密扇“百戏局”共同创作了联名时装与国潮家居,建立共同语言的潮流文化符号,让国潮产品成为了年轻生活方式和态度的最佳代言,以寻求让消费者建立来自于文化深处的认同感。

最终通过一场国潮大秀去释放品牌的年轻与时尚价值,和年轻人沟通。

无论是9月的国潮快闪还是10月的国潮大秀,二者的前后呼应与深度串联,以具象化的视觉语言展现出全友在公众认知之外的多面性,诠释出国潮的时尚之美,将全友与密扇的跨界推向更深入的方向。

2020春夏上海时装周 时尚icon

真正具有洞察力的品牌,能够结合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在一个长线时间段内进行合理有效的营销布局,使得品牌的传播力与好感度达到效果最大化。

如果说,全友国潮快闪与国潮产品,从理解年轻消费者的角度,获得了“品牌懂我”的情感认同,那么亮相2020上海时装周,则是通过联合上海时装周这个时尚icon为品牌注入时尚基因,透过家居视角探知生活边界。

在时装周现场,全友搭建了2.5M圆形直径的立体空间,用视觉感知传达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时尚认知,通过开放式“圆柱”载体,拓宽家居收纳领域的应用,呈现女士与男士衣柜的无限可能。

通过时装周,全友旨在推动家居设计领域与时尚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时尚的表达形式去演绎现代家居美学,激起消费者对品牌时尚感的认知,为品牌注入时尚基因的同时,强化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纽带,令品牌的时尚属性更深入人心。

登陆上海时尚周末 将时尚落地生活

为了持续深化演绎全友的时尚基因,延续上海时装周“家居×时尚”的前卫先锋理念。上个周末,全友还亮相了上海时尚周末,通过深耕体验式消费领域,意图将时尚注入到大众日常生活。

现场搭建的全友潮店,流光溢彩的设计语言,视觉碰撞出潮流风向,激发出品牌的时尚内核,迅速制造消费者心中的超强记忆点,让时尚落地生活!

一个集时尚好玩、即看即下单及拍照打卡于一体的“折学游戏”互动展区和 “内容+体验+消费”的组合模式,让创意互动玩法的深度传播、品牌声量的持续发酵、以及后续产品的转化,变成一股营销合力。

根本核心 以内容思维做营销

回归到营销的本质,一切营销最终指向人。

正是基于对年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情感需求精准把脉,全友才从里到外搭建起与年轻人的对话空间。抓住了品牌的认知冲突性这个点,以一连串具有传播性的内容为切入口,让品牌成为年轻人愿意主动分享的内容。

通过跨界国潮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携手密扇“百戏局”创作联名服装和家居+联合2020春夏上海时装周&时尚周末时尚icon,便是全友这波campaign中甚为漂亮的一记组合拳。

其以国潮、快闪、联姻时尚icon等多种方式深入到消费群体的语境,几波看似毫无关联的营销动作,其实背后都遵循“做消费者想要的”的内容思维,挖掘和引导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内容,让品牌实现传播层面的多点触达。每一波营销动作所拥有的强黏性消费者参与,让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形成双向沟通及口碑传播的效应。

而不同的内容与品牌之间的交流碰撞,汇聚成一股合力,指向品牌时尚化的方向,进而带来更大的品牌想象空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