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家具就不变形不开裂?

   2020-10-01 好家居sxxjymy60
核心提示:编辑:门窗资源网 坤书

前言

实木家具的变形与开裂是常见问题,“不劈不裂,不叫实木”。实木家具一定会有一定的自毁概率,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也是厂家和业主共同的噩梦。昂贵实木家具的损坏,对于业主来说,是一种极其糟糕的体验:他不相信这么贵的家具会出这么多廉价家具都不会出现的问题;他们难免会陷入一种以价格论质量的思维圈子;还认为质量好必须代表不能开裂和变形。

实木家具就不变形不开裂?

问题的导出

我遇到过一些维修的诉求,希望我们去给他们修一些上楼的老家具。这些老家具有的已经二十多年,以前在平房一直好好的,搬迁新楼,有些人舍不得扔掉,就搬上了楼房,随之而来就是开裂与变形。这并非是个例,如果我们足够重视,有相关的联想,就能发现这个问题的关键点。

这是一个大部分忽略掉的根本因素:现代居住环境的变化是家具开裂与变形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家具本身。

我给他做了如下的解释:如果都是四合院,平房,我们的家具几乎是不用维护的,就是因为现在的楼房、地暖、暖气等因素,使得家具不接地气,家具周围的湿度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具对温度是十分敏感的。

再说详细一些:如果木材含水率是12%,即被看作是家具的最佳湿度(各地区要求不同),北方楼房冬季采暖会导致极为干燥,地暖更会造成蒸腾效果,水分应为8%,夏季潮湿,水分应为20%,所以一年之中家具就处于一个温度、湿度急剧波动的环境中.

另外,白茬家具因为长期存放,尤其是桌椅,会采用过度干燥的方法处理以便存放过程中不过于变形,后果也很明显,就是严重缩短了家具的寿命。如果采用油漆全封闭,事实也证明只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实木家具就不变形不开裂?

环境的变化,成为实木家具最大的考验,但几年过去了,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似乎没有出路。第一证明了的确因为使用环境变化带来了问题,第二厂家们没有与时俱进,继续采取缝缝补补的方式延续。

解决之道

那么如何解决问题?涂装?配件?结构?板材?复合?到底解决问题的关键核心在哪里?我们一直在苦苦探索。这不是说百分百的去解决问题,但至少会减少问题的发生。

对于家具而言,结构大于一切。所以我们认为要依靠工艺和结构来解决家具的开裂和变形。

那么究竟靠什么才能让家具具备足够的稳定性?答案就是利用现代家具的合理结构。

面板

面板越长,越宽,越厚,预应力越大,越无法控制,这和均匀材质有着较大的不同。随着简约盛行,很多桌面、茶几面都是单面板,这较大程度增强了开裂和变形的概率,如果是传统五合一装板,虽然会留下一圈收缩缝,但结构的确稳定太多,如果是复合材质或者贴皮家具,亦不用考虑太多,人们要实木,要简约,就是不要结构,问题会直接暴露出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太多,一般来说,厚面板(超过40毫米)需要在背后做燕尾穿心工艺,超宽面板(宽度超过80厘米)需要在背后做交叉枨以防瓦状翘曲。如果面板与下方木框相连,必须保留一定的(即与木纤维十字交叉的方向)活动余地,否则在木材收缩的时候会将木板撑开。超长面板为防止驼背翘曲,一般控制在180厘米以内,如果有条件,尽量中间拦腰,整体不影响效果,变形率会降低很多比如门面板。

框架

框架本身是家具的支柱,它可以让面板变得轻薄而整体耐用,因为它们是受力的主要结构。如果面板足够厚,是可以直接当作框架的,那就是所谓的实木家具。框架的问题,一般较少,有部分是脱榫,大都是装板的时候所留的槽太浅,没给芯板留下膨胀的空间,会直接撑开框架的卯榫或者其他连接结构。另外一个问题是因为置放的问题,比如衣柜的自重非常大,地不平一定要找好平面,否则时间一长,自重会导致整体框架变形,虽然不会严重损坏(木材是有弹性的),但影响开门和抽屉的使用体验。

门板

门板因为是竖着的,不像桌面那样会面临进水、杂物等问题,又因为没有受力控制,所以最好是五合一装板卯榫结构,通俗的说就是门(或大抽屉面板)是由五块木材组合而成的。这样能够保障分力,也就会降低变形概率。单板门因为追求简约效果,所以容易出现结构问题,因为通常只有铰链与其他结构相连,所以本身较容易变形,需要背后加强枨以增加稳定度。

抽屉

结构不好的抽屉一般会出现两个问题。1,内嵌面板在受潮后拉不开抽屉,或冬天取暖后缝隙过大。如果想减少抽屉问题,抽屉面板顶面做5度斜面,会减少很多售后服务。2,抽屉底板如果是实木的,走向应为下图所示,否则会因为膨胀的系数较大,影响导轨的使用。

实木家具就不变形不开裂?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