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身处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时代洪流中。人口结构的改变、技术的更迭以及数字化应用等,都是改变城市样貌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也需要有新的建筑物和设计来适应城市化,设计公司则是负责推动城市更新的规划者。那么,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设计公司的变与不变是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变化,创造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设计?
Andy Cohen、Diane Hoskins(右)均为Gensler的联合CEO。
Gensler于1965年成立于美国旧金山,是一家建筑、室内设计、规划及战略咨询公司。
Yi:YiMagazine
H:Diane Hoskins
C:Andy Cohen
Yi:Gensler最初是一家室内设计公司,但现在你们的设计服务已经可以覆盖各个行业和各种不同场景的需求。在扩大业务的过程中,如何保持统一的理念?
H:Gensler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性化体验及集成设计。每天,有数百万的人出入由我们设计的零售空间或者机场,我们通过关心体验和对空间的大量研究来了解人们使用空间的方式,继而改变许多人的生活。我们设计的上海中心大厦、机场和其他一些主要项目,是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从内部设计开始,再考虑建筑物内的空间和形态。举个例子,我们全球其他团队与上海团队合作,共同设计了上海中心大厦子我们将来自全球各地的经验带到上海。可能其他的公司专注于实践,而我们专注于将实践经验整合,设计出特属于中国和上海的标志性象征。
C:这种集成理念在我们公司刚成立时就奠定了。Gensler成立于54年前,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协作型领导力模型也展现了这一点。Diane和我作为公司的联合首席执行官,可以在合作中将彼此的优势结合,并让这种方式在公司领导层中更广泛地应用,这样能为客户提供更广阔的思维和多元化的服务。
Yi:目前,全球的大城市无论是在城市形态、标志性建筑的样式,还是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上,似乎有越来越相同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H:城市化一直是全球变革的主要驱动力。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搬到了城市中,我们经历的城市化还会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这个现象在地球上也是首次发生。通过Gensler研究所,我们发现,城市的快速推进、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的更迭以及日趋成熟的数字化应用,都在不断挑战着整个城市乃至全球范围内人口和资源的空间分布。伴随着这样的增长速度,许多城市在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方面遭遇了各种难题,没有一种通用的设计方法和标准适用于全球。人们所在的当地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对设计而言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从每个地区的多样性角度出发,研究不同的设计方案,了解新的建筑物、建筑系统和一切有必要了解的领域,包括学校、医院、市政建筑等。
过去10年,我们一直都在做研究,但没有形成固定的范式或者解决方案。因为,真正的解决方案来源于对趋势的观察、对当地社区和文化的理解,从而熟知该地区的特殊性。当下,我们对于中国、美国、中东等区域的工作场所做了很多调查,但在调查的每一个区域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全球看到的由Gensler操作的项目也不会是同一种风格。比如,我们刚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完成了Msherireb市中心建设项目,它位于多哈的历史城区,这是一个基于传统社区模式延伸出的新社区。在卡塔尔,建筑物都沿着海岸线分布,城市中的建筑物与全球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他们希望拥有一个能够真正代表自己文化的建筑物。因此,我们不是单纯参照过去的做法,而是在嵌入新技术和设计时,更多基于历史和文化特色,这就像对过去文化的沿袭,而不是会导致它们消失。
Yi:全球大城市都在反思超高建筑的问题,这给设计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H:城市化发展衍生出了更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这个现象在中国也非常明显,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中心,因为城市是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城市高楼林立,就是为了在“填满”城市的同时,解决人口结构变化的问题。
在这种垂直发展的趋势下,设计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超高层建筑要沉淀、融入现有的社区以及城市中,要与公共交通、与城市的不同区块建立联系,必须围绕“人性化体验”的设计核心来展开,因为只有体验能推动可持续、宜居的城市的良性发展。在Gensler研究中心发布的体验指数研究中,我们也发现空间的存在感可以显着提升人们的体验满意度。超高层建筑内部以及建筑之间的留白空间,尽管难以量化,却是人们聚集以及获得体验的重要空间。
Yi:“智慧城市”的概念很时髦,它对设计来说,是噱头还是意味着真正的机会?
C:“智慧城市”即人性化城市,是利用技术给城市提供更加高效、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技术不是使城市变得“智慧”的根本原因。所谓的技术,是需要以人性化体验为出发点,为人类带来切实的利益,为城市化中的棘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根据我们的经验和研究预测,智慧城市、城市联结一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我们在设计中,也会将城市中心与城市相连接,因为只有无缝连接才能让人们体验到更加高效的生活。
H:对于智慧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技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二氧化碳、空气质量和水质。坦率地说,除非我们使用智能建筑技术和城市智能基础设施技术,否则可能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建筑物会产生二氧化碳,只是现在我们还没有有效机制可以测量所有建筑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数值。只有当我们将所有的新技术应用到所有的建筑物中时,我们才能够开始管理进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为了能够长期监测水质的变化,一些有趣的技术正在研发中。例如,下水道中的成分以及如何过滤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在于如何确保它们已经被过滤干净。这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正在考虑如何重塑城市的未来。
Yi:中国的智慧城市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哪些异同?
H:中国在策略制定和能力执行上具备强大的优势。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已经非常普及,而在美国想要达到同样的程度可能需要几十年。因此,5G技术在中国早于美国开展也不意外。此外,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尤其在对空气问题的处理上,大众能够真实感受到,有效的应对机制和技术非常重要。
C:由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在这里,政策的执行会比在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我们正在研究自动驾驶如何影响我们的城市,而在中国,某些设施已建设完成的特定区域,已经能够极强地适应自动驾驶汽车,这将改变中国或者全球各地的城市风貌。目前在中国,尤其是一线、新一线城市,比如上海,交通非常拥挤,而在未来15至20年里,城市的面貌将因为自动驾驶变得不同。
Yi:Gensler在零售空间设计上有很多经验。那么,为中国消费者设计,与为全球消费者设计相比,有哪些不同?
H:人们对零售业的关注已渐渐从单一产品转移到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以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为例,它就能很直观地反映出中国零售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从用户体验和品牌建设的角度出发来设计空间布局,而不只是为了销售咖啡。因此,在烘焙工坊内,消费者随时随地能找到带有移动收银机的店员点单结账,不像在其他门店要去一个固定的收银台。其实,很多零售商都在尝试通过整合技术和空间来提升效率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C:继上海之后,我们又在东京和纽约SoHo区设计了一个类似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项目。这些整合的空间其实是一个变化的、覆盖了人们全天候工作与生活场景的环境。例如,人们上午可以来喝一杯咖啡,而下午转换到工作的环境中,还可以享用晚餐和葡萄酒。另一个关于零售的案例是我们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中心位置设计的迪士尼专卖店。迪士尼的需求在于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到店内购物,而我们将这家店设计成一个用来聚会和社交的场所。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中国的消费者中,有一半去到零售店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购物,而是为了获得其他的体验和更高的参与度。相较于美国很多商场可能只有一到两层楼高,中国的商场通常都有7到8层,每一层都入驻了不同的零售品牌,这样设计也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垂直化的购物体验感。因此,我们在为中国零售商设计门店时,会参考类似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这样的空间体验。
Yi:通过Gensler在全球范围内对工作场所的调研,你们发现了哪些新趋势?
H:过去,在西方,我们发现很多私人办公室其实也追求相对开放的空间,而通过刚刚结束的一次大范围的调研,在对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和美国的工作场所做了比较后我们发现,亚洲在工作场所中对于合作空间的需求比美国更强烈。人们希望更多地利用开放和协作的空间来推动思想的创新。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个体工作能够使用的实际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公司对我们提出的需求中,既包含了希望我们创造出更多能够让员工安静且专注的办公区域,同时也能够保证有合作的空间可以驱动创意。因此,过去我们一直在研究办公空间的密度问题。这些年,办公空间的密度一直在增加,但近几年的数据又显示,密度开始逐渐下降。有一个趋势是,办公室中出现了更多供员工以小组形式讨论的区域,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另一个点与零售有些类似,即对于办公场景的体验,客户希望结合美学、外观和感官等多个维度,因为这也属于公司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拥有良好工作体验的办公室可以帮助企业留住和吸引人才。
C:除了已经与我们有过合作的腾讯和阿里巴巴,我们也在与一些大公司的CEO商谈合作,他们希望从办公空间的改变开始,来推动公司品牌的创新,也就是通过空间设计来代表公司的品牌。资生堂的CEO曾对我们说,他们正在改造30年前建造的工作场所,现在的新工作场所清新、充满活力,代表了资生堂的形象,并且,好的工作环境也能提升员工的生活质量。
Yi:那你们自己的总部空间又是如何通过设计来激发创造力和生产效率的?
C: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办公室代表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就像之前提到的,我们在办公室的设计中嵌入了当地社区的文化。每个月,我们都会举办一些特殊的活动,会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客户来参观,这里更像是一个社区型空间。人们来到这里,不会觉得像一个办公室,而是一个关于我们员工和文化的集成场所。当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人聚集在这里时,我们的项目可以让这些人在一起激发出能量和创造力,这就是空间的能力。
H:我们拥有室内设计、建筑、数字设计和总体规划等设计元素,它们不是相互割裂的,我们需要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方案。在我们设计的空间中,即便是一个办公室内设计项目,我们也会让来自零售团队、多用途设计团队或咨询团队的成员加入进来共同探讨。我们拥有许多可变的多用途合作的空间,因为我们发现人们需要很多这样的空间来合作讨论,这也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Yi:正如广告和咨询行业正在经历的变革,许多传统设计公司也开始与客户深度合作,提供更多战略咨询服务。这一变化在设计行业是如何发生的?
H:在10年前,我们就开始为客户提供类似的服务。过去,客户找到我们时会提出需求,告诉我们他们拥有多大的面积,希望我们如何来设计。而现在,他们只是告诉我拥有一块多大面积的土地,希望Gensler来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利用这块地,如何规划建筑及设计。我们相对客户的角色也像广告行业一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集成全球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根据对当地社区的研究、趋势和了解,帮助客户挖掘潜在的价值和机会点、整合方案与策略等。设立Gensler研究所的目的也在于此,我们与其他技术公司一起开发全新的本地资讯服务,开始聚焦于数字物理空间的集成,希望更高效地帮助客户达成目标。
“智慧城市”即人性化城市,是利用技术给城市提供更加高效、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