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又一个值得回天新材载入史册的日子,随着湖北省高院主审法官手中的法槌果断落下,一场旷日持久的以上市公司依法诉五名离职股东违约“跑路套现” 维权案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其最后一名被告许x的二审经历法庭调查与陈诉辩论法律程序后,法院合议庭最后裁定终审判决。这场耗时达两年之久,被社会媒体称之为“国内上市公司股份诉讼第一案”在经历了是非曲直的质疑和公正考量后终于全部解码;这应该是关心此案的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等阶层的众望所归,同时也将成为中国上市企业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起典型判例和改革素材。
回顾该系列诉讼案审判始末,我们对神圣的法律多了一份敬畏,对中国净化经济环境、建设法制社会多了一份信心。
一、守约与毁约起纷争
案件的渊源,还要追溯到回天新材上市前。2004年8月为符合“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的股权设置”要求,回天公司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股权结构改革议案,经过民主程序,确定股东由247人集中到核心团队28人;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原始股东要将手中持有的、未来可能增值的股份转让给值得信赖的人。2007年9月,公司股东大会对高管、核心技术人员进行定向增资扩股,并在公开、平等、自愿基础上双方签订履职协议,约定:“甲乙双方为了保持公司长期稳定,更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经营管理团队核心作用,使公司健康地发展。……乙方(非年龄、身体原因)提前离职或辞职离开公司,乙方同意将所持有公司的全部股份按提出辞职时公司每股净资产价格转让给在职董事,转让手续由公司办理”
2010年元月,公司成功上市,股价迅即快速上涨。2个月后,股东许某便以“健康理由”提出辞职。在随后一年多时间,多名持股股东纷纷效仿、先后离职;并且部分离职股东在股票法定锁定期满时开始擅自大肆抛售股票,涉嫌违反上述已签字生效的“协议”承诺。
另有离职股东离开公司后迅即成立新公司,利用原来掌握的公司产品技术、商业信息等资源,在经营上同公司展开同业竞争,肆意损害公司利益,对公司发展造成极大伤害,一度让公司团队受到社会广大中小投资者质疑,甚至于投诉公司要求依法维权、阻止不良行经。
类似事例在近年来的中国上市企业中可以说屡见不鲜,而由于不少企业疏于法律上的管控和处置预案,导致以上种种投机行为每每得逞,特别是上述同业竞争的侵权行为,对健康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对企业创新发展的行为是一种莫大的打击。
二、公平正义与私利的较量
面对这些因一己私利而放弃履职承诺和责任担当的行为,公司从大局出发,希望通过协商方式解决问题、落实双方权益义务,但均遭到拒绝;以致使得纠纷不断蔓延、升级,甚至严重干扰到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当初转让原始股份的老股东莫不为此痛心疾首:“本想配发这些核心管理层股份,同时也赋予了一种责任,期待他们作为骨干能带头把公司的事情做好,现在公司上市了就跑路套现,既是对当初契约、承诺的损毁,也是对公司和员工利益的肆意践踏!”
值得庆幸的是,公司在改制之初,就未雨绸缪,系统制定了全方位的限制防范措施,与管理核心关键岗位人员签订了《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特别是与核心团队关键股东签订了《履职服务协议》、《股东竞业限制协议》等,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或协议的签订,实时运用法律武器打击侵权、追究擅自跳槽人员的违约责任等方式,能够有效地遏制管理关键人的违约、违法行为。
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回天公司依据以上生效协议和违约事实,分别提请司法机关对违约离职股东所持股通过法定程序对其协议标(词条“议标”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的进行诉讼保全,共冻结股份540余万股,价值达数千万元;并同时向襄阳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经过长达三年曲折而漫长的司法调查、取证、甄别和法庭辩论,省、市两级法院在克服各种干扰和困难后,严肃而审慎地分别对上述案件进行了公正裁决;今天,法律最终还了原告回天公司一个公道。
回天赢得了这场诉讼,依照合同约定,公司和作为第三方受益人的在职董事将同时依法获得法院裁定的被告赔偿款逾千万元;在利益面前,一如既往,除应赔付公司部分款项外,董事们将属于自己的全部受益款分别捐献给社会慈善机构和“回天爱心基金”,用于公益事业。
回天赢得了这场诉讼,为中国上市企业管理改革和规范运行发展做了颇具开拓性的积极探索,留下可圈可点一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声援支持;三年间,公司因此接待投资者电话逾二百起,接待机构咨询五十余次,接受专业和主流媒体采访十余次;其影响性已大大超出诉讼案件本身和原告最初的预期。
三、改革“阵痛”铸就公序道义
这起备受社会投资者和媒体关注的股权纠纷案,其案件本身在目前的A股市场具有极大的共性:随着近年来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快速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上市并获得较高的估值,一个伴生问题是,这些上市企业的不少股东尤其是中、高层都持有原始股,在身家财富暴增之后,有些人希望尽快套现后去享受生活,也有人希望通过套现获取资金去再投资以期实现自己的“老板梦”。
事实上,从公司发展和行业前景来说,事业成长天花板还相当高,隐隐然正是欣欣向荣的光景,核心创业团队还大有可为,却是为何纷纷如倦鸟归巢,洒然离去?
对此,有主流媒体记者实地采访时得到答案:几年间,走掉的人,有的是在公司压力大;公司的考核管理一直很严格,每个部门业绩月月都要PK、排名,上班还有考勤和早操;“人没钱的时候能够承受这个东西,当身价千万的时候,心态自然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了;这是人的天性”!
在上述诉讼案中,也有人是因为连续考核不合格,对新的岗位调整不适应,遂作出了离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