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四期开港。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正式开港投入试生产,为上海港加速跻身世界航运中心前列注入全新动力。由中国交建设计建设的、中国建筑参与承建的上海港洋山港区,是世界第一座海岛型深水集装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占比上海港40%以上,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10日开港的洋山四期,是全球单体最大的全自动码头,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
洋山港一二三期
12月10日洋山港四期码头开港
洋山深水港是世界最大的海岛型人工深水港,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和枢纽型工程。洋山港工程一至三期现已完工,共有16个7万-15万吨级深水集装箱泊位,释放出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500万TEU的生产能力。10日开港的洋山港四期码头自2014年开始建设,可布置7个大型集装箱深水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目前,已完成调试的首批10台桥吊、40台轨道吊、50台自动导引车(AGV)将投入开港试生产,根据规划,洋山四期最终将配置26台桥吊、120台轨道吊、130台AGV。规模如此之大的自动化码头一次性建成投运堪称史无前例。洋山港四期码头开港后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箱,这个数字是全美国所有港口加起来的吞吐总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洋山四期也被称为“魔鬼码头”。这座无人的“魔鬼码头”相对于传统的集装箱码头,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码头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全过程智能化的操作。这就意味着整个码头和堆场内将不再有人,不仅岸桥不需要人驾驶,连集装箱卡车也不再需要,直接由自动运行的无人驾驶AGV小车把集装箱运到堆场,堆场的桥吊也是无人操作。原先的码头操作员全部转移到监控室,对着电脑屏幕就能完成全部作业。
在不远的将来,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将达到40箱/小时,远超人工码头的作业效率,减少人工70%。此外,自动化码头还能24小时不间断作业,保证操作工人人身安全,工作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而且电力驱动,节能环保。那么谁在指挥全自动化码头呢?答案是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系统)和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ECS系统),两者组成了洋山四期码头的“大脑”与“神经”。这两套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让国内全自动化码头真正用上“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