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盛安电可信智慧用电管理系统:电之可信,才可盛安

   2020-10-04 聪慧网sxxjymy8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10月04日 09时59分17秒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基建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大量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产品,填充着城市中的每座建筑,而这些错综复杂的用电设备,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电气火灾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

 

据了解,因电气设备故障引起的断电、电气爆炸、电气火灾等事故比例逐年上升,对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降低该类事故发生概率由国家牵头,围绕智慧消防、安全,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2017年10月由公安消防局发布的297号文件中《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速推进现代科技与消防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火灾防控和灭火应急援工作转型升级。

 

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办发〔2017〕87号文件《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等消防责任主体。

 

防范于未然,无论是制定的政策,还是现有的处理措施,围绕的重点还是一个点,那就是预防,于是乎关于电气火灾预防,“智慧用电”这个概念运用而生。智慧用电在感知网络、信息共享、处理和应用等方面一直以来倍受政府、企业的关注,如何开发有效的系统来达到“智慧用电”的目的,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blob.png


目前市场上关于“智慧用电”的系统琳琅满目,如何鉴别一个系统的好坏?我们先来看看系统结构原理,智慧用电管理系统中,隐患的感知是重中之重,主要是通过在电路上安装传感器,将数据统计到云端,使监控部门能够接收预警信息,做到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些,系统研发企业除了自身需要强大科研实力以外,对城市消防相关行业数据以及应用经验也要有一定的储备。

blob.png


综上,深圳地区中智盛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盛安)还是比较有实力的,企业拥有强大科研实力的与应用经验,属于深圳市科创委重点扶持单位。同时作为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且是行业内唯一获得全智能动态疏散算法发明专利的企业,中智盛安在城市安全产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电弧探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学院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建立智慧消防国家“十三五”应用示范基地等等,资质实力,研发实力都处于行业前。

blob.png


在“智慧用电”领域中,中智盛安作为国内名列前茅的建筑电气安全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行业专家以及研发团队的努力下,通过上万次的试验和技术改进与沉淀,最终推出了国内比较前沿的电气安全高科技管理平台:电可信智慧用电管理系统(电可信)。该系统结合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物联网传感终端,将供电侧、用电侧电气安全数据实时传送至云平台,统一管理电气安全隐患。实现从现场到云端、从云端APP、Web的高效传输,进行多维度智能检测、分析、报警、反恐、维保等安全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运维模式,通过建立自动化监控管理平台,使安全监管变的更加简单,达到迅速消除潜在安全隐患的目的。

blob.png


电可信智慧用电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三小、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古建筑、历史文物单位场所;工业园区、厂区;商业综合体;高危品场所;住宅建筑、出租屋;政府部门、重点企事业单位等等。

blob.png


电可信智慧用电管理系统重点还是在于预防,为了增加系统的对隐患的敏感度,电路上安装了“故障电弧探测器”、“电气火灾剩余电流探测器”,“电气火灾温度探测器”,与“全电量探测器”。多维度的对电路上可能发生的隐患实时监控,并将数据上传、分析,一旦检测到问题,系统会启动隐患预警,发出告警,报警信息会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短信等多种方式将信息发送到相关用户、安保、物业、街道、消防中队等部门,让用户通过手机可随时随地查看当前用电数据、区域用电安全隐患等相关数据,并提醒相关人员及时排查消除火灾隐患,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远程提供专业的故障分析和指导,帮助客户进行线路整改与优化,实现迅速消除故障隐患的目的。

blob.png


“专业铸就安全、智能呵护生命”,十几年来,中智盛安一直秉承着创新的理念,努力去通过我们的技术、品质和服务保障大众的安全。在未来,中智盛安仍将磨砺前行,不断地优化改善核心技术,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号召,在智慧城市安全产业领域,切切实实的履行好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为城市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