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纪念馆收藏有一个铝底奖杯,口大底小,口沿外翻,腹部用红色油漆写有“汀”字。据考证,这是1931年,长汀县苏维埃政府响应上级党的号召,在扩大红军运动中获得的奖品。
当年长汀全县有17000人参加红军,大部分在苏区反“围剿”和长征中壮烈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存数百人,其中15人成为开国将军。
为有牺牲多壮志,为什么当年长汀人民这么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红军?因为在闽西根据地建立前,长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帝国主义的工业品侵入后,闽西各行业工人大量失业,从龙岩到连城庙前的大路,充斥着土匪,都无法通行了。
1929年3月,红军进入长汀,建立长汀县革命委员会,这是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打土豪、分田地。
在云骧阁成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
长汀一跃成为了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被服厂、织布厂、糖盐厂、斗笠厂等都在长汀成立。刘少奇在《论国家工厂的管理》中作过统计,在中央苏区的国家工厂有32个,长汀占到了半数以上。汀州市总工会下辖21个基层工会,还有一支庞大的汀江木船工会。
工业的繁盛,让广大人民有了工作,摆脱了赤贫。为保障工人的利益,1933年10月,苏区还修订了新劳动法,长汀县博物馆副馆长李鸿:
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如果是对身体健康有一些危害的工作,规定一天的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如果是节假日上班还要付双倍工资,甚至他们还会有社会保险。
革命前,长汀纸业工人的最低工资每月只有3元,苏区成立后是31元;药业工人最低工资从2元增加到26元;布业工人从2元增加到31元,竟增加了1450%。工人们把红军看成自己的贴心人,发自内心地跟着红军走。成为“苏维埃政权的柱石”。
红军中有一支奇特的部队,从师长、师政治委员到普通官兵都由清一色工人组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产业工人并不多的中国,堪称是个奇迹。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正是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的刘少奇。
汀州辛耕别墅
红四军入闽时司令部、政治部旧址
刘少奇非常重视长汀工人运动工作,长时间蹲点长汀县城,深入各基层工会,听取工人们的意见,改善工人生活,解决让工人不安的一切问题。长汀的工运工作迅速掀起了一个新高潮。
为了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1933年2月,刘少奇倡议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他亲自深入汀州基层工会组织宣传工作。经过短短数天连续不断的广泛动员,工人群众进一步明确了参加工人师的伟大意义,即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
古田会议纪念馆馆藏的第一套红军军装
《红色中华》十二期报道:1933年中央苏区有“一万工人参加了红军”,其中闽西苏区工人就占了一半。
长汀各地整营、整连、整排加入红军的热潮不断涌现。如汀州市25岁至45岁青壮年工人300人组成赤卫军一个团,汀州市工会挑选优秀工人和优秀青年共400多人,长汀县红坊区的模范连整连,纷纷加入工人师。
1933年8月1号,中央工人师正式宣告成立,全师8000人,作为以“工人阶级”名义直接命名的第一支正规武装部队,载入史册。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巡视员钟健英:
长汀号称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建国初期,曾有人断言,中国共产党政治100分,军事80分,经济是0分。这是不了解中共历史的一种无知,他们一定不知道,早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展现出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就是在长汀这样偏远山区,迅速形成了十分完整的工业体系,众多的农民成了工厂里的工人,生产出大量苏区所需的各种物资,为苏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
福建新闻广播 福建之声联合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共同推出百集历史印象志
《遍地英雄下夕烟》
记录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前赴后继,奋力拼搏的八闽儿女
以智慧和勤劳
滋养闽山闽水的繁茂
找寻脱贫攻坚的密钥
总策划 | 赵林、阮怡
执行监制 | 孙世庆
音频制作 | 李昂
百集系列报道《遍地英雄下夕烟》播出时间: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每晚22:30连续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