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文明 未来的格局

   2020-10-05 建材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编辑:门窗资源网 坤书

中国未来社会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基本形态,这是一个涉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与方式、产业布局以及十几亿人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重大问题。过去许多专家认为,在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也要走类似西方国家的道路—进行全面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个过程,是一个大量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移的过程,其中也伴随着重工业化的过程。
  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基本内涵
  以农业生态文明为主体的中国国家社会形态,有别于此前主流意见的大规模城市化或城乡一体化概念,这种社会形态有以下基本内涵。
  第一,在国家人口的构成上,大致地维持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相对稳定的比例,实现农村人口缓慢地向城市人口转移,而不是鼓励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大规模转移。
  第二,保持大量农业人口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保护农业耕地,最严格地限制工业工程用工,禁止开发区的国内转移和重复占用耕地,限制土地的流转,使每个农业人口家庭都有基本的土地可能维持其基本生存。让八亿农民有最基本的稳定条件,这是创造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
  第三,农村产业的发展,均以生态文明为方向和基本要求,禁止污染型产业在农村的发展。通过广大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国家的生态保护。
  第四,借鉴日本“综合商社”经验,创建中国农村的合作组织体系和国家帮扶机制,将农村人口有效地组织起来,并实现基本农业生产之外的农业产业链延伸。
  第五,有计划地、长期持续地提高粗食和其他农业产品价格(或以其他实质上提高农民收入的方式)。在将八亿农民基本稳定在农村后,必须较大地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以工养农”。通过“以工养农”,稳定中国人口主体,同时实现自然生态的保护。
  不然,若要实现中国数亿农民的城市化,中国的土地、资源、工业能力均无法承受。因为大规模人口的城市化,必须大量兴建新的住宅区和其他生活配套设施,兴建更多的工厂,消耗更多的资源,这都需要通过大量占用耕地和损耗自然生态环境实现。
  第六,加强对农业人口的特殊信货支持和教育培训支持,对农村困难大 实行特殊的教育补贴或奖励政策,解除农村人口的后顾之忧。
  第七,鼓励并通过国家行为,帮助中国农民走出国门,到国外发展。农民走向世界,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必然构成。
  构建的基本依据
  中国构建以农业生态文明为主体的国家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有以下两点。
  其一,中国的人口和自然生态条件不支持全面工业化与城市化。全面工业化与城市化,必须要求建设大量的工厂和安置大量的由农村转移而来的劳动力。考虑到中国的自然生态状况,短期来看会加剧农业与粮食安全问题的矛盾,长期来看根本不可行。
  农村的几亿劳动力转移成为产业工人,需要建立一个十分庞大的工业系统才能容纳,而这么一个庞大的工业系统要消耗的资源、能源,占用的耕地,对环境的破坏,长期来看中国无法承受。
  其二,以农业生态文明为主体的国家社会形态有助于民族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以农村为国家的主要人口吸纳地,将大量人口吸纳在农村和自然环境中,有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提高农业的保障水平。同时,防止大量工业化带来的自然环境破坏和有限资源的消耗殆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