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植物盆栽装饰家居,就怕黄叶烂根?3样药,让人再不用担心

   2020-10-07 新浪资讯sxxjymy90
核心提示:编辑:门窗资源网 坤书
.article-content .quotation{position:relative;margin-bottom:30px} .quotation .icon{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width:28px;height:24px} .quotation .quotation-right{background-position:0 0 ;position:absolute;bottom:0;right:0;background-image: 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r.png); background-image: -webkit-image-set(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r.png) 1x,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r-2x.png) 2x);} .quotation .quotation-left{background-position:0 0;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background-image: 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l.png); background-image: -webkit-image-set(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l.png) 1x,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l-2x.png) 2x);} .quotation p{padding-left:38px;font-size:16px;color:#4D4F53;letter-spacing:1px;line-height:28px;}

  

  那么,这些药物该怎么用,养花有什么效果?

  第一种、维生素C

  维生素制成水溶液之后,呈现弱酸性,一般常见的栀子花、茉莉、三角梅、虎皮兰等都喜欢酸性环境,所以,若是怕其出现黄叶落叶的情况下,就可定期用它制成的水溶液浇灌盆栽土,改善环境的同时让土壤更透气,强大植物的根部,促使其能够在环境不利的基础上顽强地生长以及开花等。

  

  具体的用法:维生素C不能直接用于花土中,而且若不想勾兑成水溶液,可将其碾碎到粉末的情况下,可在换盆土的期间直接掺杂入土壤中,如此极大限度上避免滋生肥害。同时,若用于平时浇花,则需一片药、1000ml的自来水混合,如此一周浇花一次即可让植物免受黄化病困扰。

  

  

  第二种、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不适合用于平时浇花,但可在换盆土或者扦插花卉的期间,催根强根,促使植物根部越长越旺盛,如此养殖出的花草植物适应性更强,更能够战胜恶劣的环境,顺利成长和开花。特别是肉质根植物,如君子兰、吊兰等。

  

  具体的用法:1片硫酸亚铁药片中含有0.3g的硫酸亚铁,需要勾兑上1000ml左右的清水,才能用作浸泡花根,不然酸性物质过多,依旧不利于植物成长。特别是将其用作水培植物的情况下每次换水的时候,事先滴加混合上10滴左右的硫酸亚铁溶液,就能让水培的富贵竹、吊兰等枝叶常青。

  

  

  第三种、甲硝唑

  水培的植物最容易传出臭味,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水最容易变质,影响到花根的成长,因此,若是想要水培植物健康成长,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心力,却还不一定能够收获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不妨试试正确使用甲硝唑。

  

  

  甲硝唑是出了名的杀菌消炎药,人在生病的时候,抵抗力较弱就会添加上这味药。同样的,将其用作养花,也能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繁殖,降低植物发臭烂根的风险,最大限度上保护好花根,让其能够顺利地运输水分和养分到茎叶花上,满足成长所需。

  

  具体的用法:1片甲硝唑,碾碎后可混合上500ml左右的水,而混合均匀之后即可直接水培植物,或者浇花。如此半个月一次就能保证植物枝叶越长越繁茂、翠绿有光泽。

  

  结束语

  居家装饰,你喜欢用植物盆栽吗?有没有遇到"难以治愈"的黄叶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案编辑】目海园艺老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