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陕西榆林·佛山经贸合作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子甫在致辞时谈到,'污染大的企业,我们不会直接转移出去,而是就地解决;走出去,我们的企业才更可能做大做强,不只是走出佛山,更要走出广东甚至走到国外'。
李子甫的此番话,不仅是讲给榆林市区县各级前来'取经'的领导和负责人听,也是对应邀参会的佛山陶企代表的忠告。他还强调,佛山30多个镇街的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金融危机里已初露复苏迹象,这得益于占有大部分比例的民营经济多年来打下的坚实基础。这其中也包括占据国内产销半壁江山的陶瓷产业。
近两年,随着原材料高消耗导致供需紧张、劳动力及运输成本上涨以及中央省市各级部门对陶企'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生产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佛同城化的呼声渐大且在两地政府的大力主导下'双城'谋局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因此,遍布佛山五区且有着'大进大出'特点、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数百家陶瓷企业变成为重点整治的对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出去'便成为陶企'活下去'甚至是提振实力的一大出路。在笔者看来,'走出去'大体有三种情况,第一、'新中源模式'扩张谋局全国;第二、'政府主导式'抱团外出;第三、'识时务者'式被动'出走'。
今年2月底,早在2000年就开'走出去'之先河的新中源陶瓷集团在河南鹤壁举行新中源鹤壁生产基地奠基仪式,这第10个生产基地的建立,意味着该集团谋局全国的战略部署基本完成;也代表着'新中源模式'的'走出去'实践更趋成熟。除了因产销量卓越而入选世界前10强的新中源具有强大实力主动扩张外,佛山陶瓷企业具有'走出去'的实力的还不少,譬如主要布局江西多个县市的东鹏、欧神诺、欧文莱、新明珠等。这些企业基本属于第二类的'政府主导式'抱团外出,尤其是在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一年左右时间里,佛山数十家陶企的集体'出嫁',乐坏了江西高安、江西九江、江西景德镇、沈阳法库和湖南醴陵等多个新兴产区,也让佛山各级政府在陶瓷产业整治工作上长舒了一口气。
除了上述两种占主流的模式,还有一种做法并不很受关注,那就是'识时务者'式被动'出走'。对于这一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佛山绝对是发展陶瓷的理想之地,可是,他们不仅面临政府'转移''拆迁'之政令压力,也遭遇资金不足等发展瓶颈,这个时候要么选择'出走'要么'退出'。当他们通过各式渠道筹集足够的资金以及在新驻产区获得政策支持后,便成功地跻身第三类。
尽管从一开始就遭受少数企业的不理解,佛山本地各级政府的做法还是有大局意识和战略意义的。我们仅从2007年以来全国十多个产区各类招商团纷至沓来'承接'将要'转移'的企业便可知道,政府和协会在这佛山陶瓷产业战略转移和改造提升方面,做了很多务实的工作。
笔者在签约仪式现场采访时了解,南海某陶企和榆林神木县的银潮矿业有限公司共同斥资30亿元建设30条生产线。这就是李子甫副市长'走出去才更可能做大做强'例证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