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板块又迎涨!多家券商分析称:行业有望进入上行周期

   2020-10-20 新浪资讯sxxjymy80
核心提示:编辑:门窗资源网 坤书

汽车板块又迎涨!多家券商分析称:行业有望进入上行周期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继10月13日迎来大涨后,汽车板块再度迎来新一轮的上涨。

10月20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汽车板块成为行业板块的领涨者,主力资金净流入13.14亿元。

其中,双林股份(300100)、松原股份(300893)、卡倍亿(300863)、万里扬(002434)、长安汽车(00625),泉峰汽车(603982)涨停,长城汽车(601633)、比亚迪(002594)等个股涨幅超9%。

资金流向方面,比亚迪获得的净流入资金居板块首位,当日净流入资金3.76亿元,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净流入资金额紧随其后,分别为2.13亿元和1.84亿元。

消息面上,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9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高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9.5个百分点,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1-9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与1-8月相比,增速提升1.6个百分点。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公布了9月汽车产销数据,同比实现超10%的双增长。中银证券、华西证券、新时代证券等分析称,随着销量的上涨,汽车板块有望迎来上行周期。

销量攀升为板块周期向上奠定基础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4万辆和256.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9.1%和17.4%,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8%。截至本月,汽车产销已连续6个月呈现增长,其中销量已连续五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2020年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95.7万辆和1711.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7%和6.9%,降幅较1-8月分别继续收窄2.9和2.8个百分点。

中银证券分析称,随着乘用车旺季到来,各地利好政策延续,基建启动带动工程车需求回升,预计10月汽车销量持续向好,并有望迎来持续2-3年的上行周期。与此同时,乘用车企业的市场分化加速,豪华品牌、主流合资品牌、头部自主车企表现较好,相关车企及供应链有望受益。

记者注意到,销量和业绩的增长已经成为支撑近期汽车个股看涨的关键。日前,比亚迪披露2020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修正报告,报告显示,修正后1-9月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亿元-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5.97% - 128.67%之间。

近期股价迎来大涨的长安汽车及长城汽车同样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其中,长安汽车1-9月净利润扭亏为盈,预计盈利32亿元-38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比上年同期上升:220.23%-242.78%。

目前长城汽车暂未公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但其销量的持续增长也侧面透露了其业绩正在复苏中的迹象。根据长城汽车披露的9月销量产销快报显示,9月长城汽车总计销量11.78万辆,同比增长17.79%。

太平洋证券分析称,长城汽车9月销量同比继续强势增长,领跑行业整体,各细分领域产品矩阵构建完善,其中乘用车市场需求的总体复苏将有助公司业绩估值提升。

政策持续助推行业回暖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汽车和家电消费转型升级,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转变,鼓励各地出台促进老旧汽车置换政策。

这是国家近期释放的又一利好汽车行业的消息。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规划》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恒大研究院分析称,行业顶层设计的出炉,将为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提振信心,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成本下降、智能网联技术进步、充换电基础设施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正式推出,是国家支持汽车产业组合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证券认为,国家出台的系列鼓励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将利好于板块总体,四季度市场表现值得期待。而中银证券则认为,各地利好政策的延续和乘用车市场旺季的到来,将促进汽车板块迎来上行周期。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