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电商盛宴,快递公司赔本赚吆喝 | 姗言两语
作者:陈姗姗
又是一年“双11”,由于今年的预售提前,双11的战线也被拉长,从11月1日开始,消费者就开始“剁手”了。
随之而来的,也是快递件量从11月开始的激增。11月1日上午,菜鸟发送的天猫“双11”物流订单量已破1亿,截至11月1日18时,全国(不含港澳台)有337个城市已经收到当天购买的双11包裹。
今天可以说是“双11”大促的第二波,然而看看几家快递上市公司的股价,却是清一色的下跌。
一边是电商平台的红火,一边却是快递人的吐槽:“双11”只要不亏钱,不丢件,少投诉,安稳度过就是赚到了。
鲜明的对比背后,是近年来电商件在加盟制快递网点中的业务占比越来越大,很多都超过了50%,然而,电商递送的价格则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消费者享受着包邮福利的背后,是平台商家对快递价格的不断打压。
那么,看起来陪本赚吆喝的事情,快递公司们为什么一直在坚持做呢?这要从中国加盟制快递公司特殊的运营模式说起。
圆通快递(600233),中通快递(纽交所代码:ZTO,港交所代码:2057),申通快递(002468),韵达快递(002120)被业内称为“三通一达”,在这些加盟制快递巨头内部,总部是把运单预收费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加盟商每收一单快件,就要向总部缴纳一块钱或更多的运单费。这样加盟商数量越大,递送量越大,总部销售的运单就越多,获得的收入也就越多。此外,各地网点如果需要总部投建的转运中心进行中转分拨,还会缴纳一定的中转分拨费用。
各地的加盟商才是真正对快件递送的成本和价格负责的一方。他们要自行购买车辆,招聘员工或者将下属的站点分包。因此,我们一般看到的快递价格,并不是由总部制定,而是各个地方加盟网点自行确定的。一些网点甚至还把定价权下放给了旗下站点的承包商,只要有的赚,承包商也可以再跟顾客讨价还价。
所以,真正承受快递价格不断下降压力的,是地方加盟网点,而支撑他们能够继续做大规模的,则是快递总部对优势网点的补贴,而没有补贴的网点,就只能退出经营,不久前多地出现的末端网点停摆就是这个原因。
然而,随着对地方加盟网点的补贴持续,“三通一达”的总部,也开始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这从几家上市快递公司的三季报业绩也可见一斑。
今年前三季度,除了直营模式的顺丰控股净利润同比增长29.84%,韵达和申通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了47.83%和99.53%,圆通速递也只微增0.69%。
相比之下,前三季度的快递件量,并没有相应的下滑,前三季度快递件量累计同比增长27.9%,尤其是5~9月行业件量增速持续创3年多新高。
上述反差,正是价格战和补贴的结果。数据显示,今年5~9月,快递价格的跌幅已经创6年来之最,表明了行业价格超预期的惨烈。需求的井喷叠加价格战的惨烈,反映到通达快递总部和网点,就是干的活更累,但赚的钱却更少,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
不过,多位快递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的持续,也将推动行业的加速整合,价格战强度越高,行业整合速度越快,整合阵痛期越短。
事实上,在今年的快递价格战之下,原本在一线梯队里的部分快递公司,已经开始有出现掉队的势头。
2019年前三季度,通达系公司的件量增速平均还比行业高出15个百分点,但到今年三季度,申通、百世的件量增速已经落后行业10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中通的市场份额则在逐步提升,甚至在港股上市时提出了2022年件量份额提升至25%的目标(2019年为19.1%)。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快递行业激烈的价格战在明年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后年价格战有望逐步缓和,而行业的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