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美团大众点评以底价65.41亿元获取了杨浦区定海社区N090603单元M4-01、M5-01、N1-01、N2-01地块,楼面单价22350元/平方米。该地块为商办用地,其中办公部分定位为企业总部型办公楼。这也是自美团成立以来,少有的大手笔拿地投资。事实上,近两年高科技企业在土地市场拿地积极,不仅有美团,还出现了包括阿里巴巴、京东、OPPO等企业的身影。
01
高科技企业成为土地市场上的新力量
10家总投资超240亿,腾讯拿地最多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至11月,包括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华为、京东等10家[1]高科技企业共在土地市场投资超240亿元,涉及土地面积376万平米,折合建筑面积773万平米;而2019年该10家企业的投资额更是高达235亿元,涉及建筑面积1021万平米。
从企业来看,近两年拿地最多的为腾讯,涉及资金91.2亿元,其中2019年11月29日腾讯科技以85.2亿元的价格竞得深圳A002-0076工业宗地,这也是近几年高科技企业在公开土地市场上出现的较高投资。除了腾讯外,京东近两年在拿地上的投资额也达到了82亿元,此外华为、美团、字节跳动的拿地额均超60亿。
[1] 10家企业分别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华为、OPPO、VIVO、腾讯、小米、百度、京东、美团
上海与深圳最受青睐,工业及商办用地需求较大
从这些高科技企业拿地的城市来看,以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为主,投资额占比分别为26%、24%、10%;其中上海更是高达124亿元,位列第一;而深圳高达114亿元。高科技企业选择一线城市,既有自身业务布局、扩张的客观考量,同时一线城市在产业配套、人才资源、综合营商环境等更具竞争力,也为企业的持续扩张打下基础。此外东莞、苏州、杭州也同时成为高科技企业的青睐城市。
从获取的地块类型来看,工业地块与商办类地块占比较大,高科技企业获取这类地块主要用于置办工厂或自持办公;此外商住与住宅类用地,则主要作为人才公寓,以解决员工的居住需要。
02
未真正进入地产开发,业务发展才是最大推力
置办总部或产业园,满足企业办公需求
事实上,近几年高科技公司虽然拿地规模相对较大,但大部分拿地用途仍是以自身发展需要为主,而非真正进入到房地产开发领域。
其中以腾讯85.2亿元获取的深圳大铲湾未来科技城项目为例,该地块将作为腾讯在深圳的新总部,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米。据《遴选方案》指出,截止2019年10月腾讯在深圳市共有约38000名员工,办公面积约70万平方米,其中自有物业面积33万平方米,租赁面积37万平方米。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员工人数按每年增长13%预测,未来7年人数将达到约89000人,按人均20平方米测算,办公面积总需求为178万平方米,减去自有物业腾讯大厦、滨海大厦计33万平方米以及目前在建前海大厦15万平方米,办公面积缺口达130万平方米。出于对自身发展的需要,促成了腾讯此次的拿地,大铲湾未来科技城的地块体量相当于腾讯深圳现有办公面积的3倍,将极大程度填补腾讯办公面积的缺口,此外腾讯全国的互联网+业务也将移到新的总部基地开展。
除了腾讯外,近期的美团、阿里、字节跳动等获取土地项目也正是出于此类目的。此前这类高科技企业或大多采用租赁办公的方式,但随着企业整体实力的上升,自己购置土地建设总部或产业园等,可以控制运营成本,实现资本收益增加,更有利于长期发展。
设立人才公寓,稳定团队利于发展
除了置办总部或产业园,华为、OPPO等企业还会获取商住或纯住宅类地块,用于人才公寓的配备,其中华为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2020年9月16日,华为以底价分别获取了东莞大岭山2020WR034、WR036、WR037号建设用地,总成交价约15.1亿元,楼面价3165元/平方米。据悉,3宗地都将用于企业总部的人才房配套项目,且带装修销售,限价11500元/平方米。除了东莞,此前2020年1月华为还拿下了青浦区三宗租赁住房用地,总成交价为17.38亿元。上海青浦地块周边有华为研发基地,预计2023年完工,建面约187多万平米,将导入3万多名科研人才,此次拿地或将作为基地的配套服务。
通过建设人才公寓,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员工居住需求,此外还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使人员流动更加稳定,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京东联合拿地,房企代建各取所需
最后一类,则是与房企采用合作,联合拿地的高科技企业。由于高科技企业不具备房地产开发与运营的能力,通过与房企联合拿地,同时解决了部分项目资金以及后续的开发与运营问题。这对于运营或代建能力强的房企而言,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如京东在2020年9月及10月,分别与卓越、中南以联合体的形式拿地。
其中2020年10月,江苏东茂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股东为京东、平安不动产及中南)以底价42.76亿元的价格获取了苏州相城区苏地2020-WG-65号地块,楼面价15600元/平米。京东此次拿地,主要为了配合打造京东智谷项目(即苏地2020-WG-66号地块,也由京东同日以4.55亿元获取)。事实上,早在2017年9月京东集团就与苏州相城区政府签约。根据协议,京东在苏州相城投资建设京东智谷项目,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云计算+大数据”的智慧小镇,此次获地正是项目真正落地的开始。
从股东情况来看,此次2020-WG-65号地块,京东联合了平安不动产与中南建设,其中由苏州京东茂华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京东)持股60%、深圳安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平安不动产)持股35%、苏州公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南建设)持股5%。从三方各自所扮演的角色来看,平安不动产大概率会作为一个较为单纯的财务投资者存在,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而拥有建筑与房地产双重背景的中南建设,则大概率或会以小股操盘的身份,运营和建设打造京东智谷项目,并收取管理费用。
而作为主角的京东,则更需要关注后期的产业新城运营。据了解,2020-WG-65与66号地块(即苏州京东智谷项目)在后期运营上规定5年内总缴税不低于10亿元;此外京东还要引入200家企业,其中全球总部1家,全国总部5家,长三角区域总部20家。最后,京东产业项目运营后的5年内还需引进不低于3000人,其中博士学历不低于30人,硕士学历不低于300人,本科学历不少于2670人。这对于京东而言,同样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整体来看,虽然近两年高科技企业拿地积极,但远非实现真正出圈或进军地产领域,更多则是为了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这类企业大多数是从租房者变成拥房者,以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实现资本收益的增加。长期来看,高科技企业的土地投资需要并不旺盛,少数项目或会寻求与房企合作代建,但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但与此同时,与房企之间的互动或会不断增多,如联合打造科技住宅、智慧社区、产业园区等等,以各自的业务为重心,同时寻求更多合作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