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以"中国铝材第一镇"而闻名全国。据了解,大沥镇铝材生产企业最多时达200多家,铝型材的年生产能力达60多万吨,年产销量达40多万吨,分别占全国的35%,全广东省的50%。同时,大沥镇也是全国闻名的铝型材产业基地和有色金属集散地, 2003年有色金属加工工业产值达80多亿元,占大沥工业总产值的65%。 "第一镇"概要历程 大沥有色金属深加工业具有悠久历史,早在解放前,就有大沥人在广州、香港等地从事小冶炼、压铸等有色金属加工。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沥有色金属深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铝型材行业更成为其中的主导行业。1985年初,大沥谢边村农民办起了全镇首家铝型材厂,大沥铝型材产业开始起步。铝材行业发展迅速,产业群体日益壮大,产品档次越来越高,产品畅销国内外,亚洲、凤铝、坚美、华昌、伟业等知名品牌层出不穷。 当然,大沥铝型材行业也一度出现过粗制滥造的现象,产品质量也出现较大问题,但痛定思痛后,"大沥铝材"于本世纪初开始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道路。特别是近两年,"大沥铝材"加快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步伐,以质量、品牌拓展市场。在铝型材行业中,大沥注重发展壮大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创名牌、上规模、上档次,广泛开展"信用在大沥、质量在大沥、创新在大沥"的活动,造就了诸如亚铝、坚美、凤铝、华昌、伟业、豪美、广源、华豪、银一百等一批知名企业,大沥镇整个铝型材行业拥有自主专利1100多项,注册商标168个,名优产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当地政府为了促进铝材产业的发展,对大沥镇西部的空余闲置土地进行整合,为企业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把东部的中小型铝型材厂进行整合,打造区域品牌,全力推动。 "大沥铝材"区域品牌的国际化建设。 就全国来讲,从中国最早的一批铝型材生产企业包括哈尔滨市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中国铝型材生产企业的"中国铝材元老"到现在大批铝型材生产企业扩张,用了近半个世纪,走了一条与"大沥铝材"相似的发展道路。全国的铝型材业高速发展也是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虽说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期这几十年,中国有了自己的铝型材加工企业,但主要还是用于工业和军工业。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改"政策的出台,自建房和商品房大量兴建,给中国建筑铝型材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针。 行业环境趋紧下的几大发展趋向 但近两年,铝型材企业面临着出口退税政策变化、新劳动法实施带来的人力成本增加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成为目前压在铝型材生产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而到2008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国际资本市场遭遇"寒冬"、国内楼市持续调整更是给铝型材企业的发展雪上加霜,"出口退税的调整让原来11%的退税全部转化为企业成本,人民币的升值增加了企业20%左右的出口成本,而新劳动法的实施也让企业的劳动力单向成本增加20%至30%。再加上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全球经济的衰退、市场需求的缩减,铝型材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提升而是如何生存。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从长远的目光来看,中国的铝型材行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企业总量少,但产量并不少,企业规模都在扩大。从整体来看,未来五年内,中国铝型材企业数将会在总量上缓慢减少,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综合国内外经济环境分析,将对小型铝型材企业有发展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类企业很可能会自行倒闭,或者被大中型企业收购兼并。笔者认为,这阶段,小型铝材生产企业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扩张",而应该是"如何生存"的问题。在"寒冬"中生存下才是关键。而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小型铝材企业生产给环境等方面造成污染,已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大沥镇在今年就强制关停了一大批小型熔铸企业,这不能不说明一个问题:那些不利于当地持续发展的企业会被当地政府"枪毙",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铝材加工企业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