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3日至15日,第四届中国绝热材料行业学术年会在厦门集美湖豪生大酒店举行,该会议由中国硅酸盐学会绝热材料分会主办,国家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信息中心承办。北京优倍暖技术有限公司、江苏艾科赛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作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此次会议聚集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下游用户的重量级专家,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多维度多视角呈现行业现状。北京优倍暖技术有限公司CTO钟飞鹏应邀作了主题为“全新绝热材料,中国团队研发成功” 的技术报告,赢得在场嘉宾雷鸣般的掌声。引起人们热议和追捧的,在于“优倍暖”不仅仅在生活服装上的保暖,还突破了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优倍暖”历时多年研发而成,集合数十位专家与材料工程师的心血,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申请了中国专利,国际专利申请程序正在执行中。根据知识产权局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该技术属于首 次研发成功,这是优倍暖整个研发团队的骄傲,当然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据CTO钟飞鹏介绍,“优倍暖”具备轻薄、热/音二象性和普适三大核心表现,以全球领 先的新技术,融合行业顶 尖工业水准,可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物流仓储费用,实现社会效率和经济价值更大化,更加节能、环保;同时既能隔热、保暖,又能隔音,三管齐下;轻松对接几十个垂直应用领域,包括服装保暖、帐篷隔热、炮衣隔热、汽车顶棚隔热、高铁车厢隔热、飞机客舱隔热、墙纸保暖、窗帘隔热、户外装备隔热等,从居家到时尚,从军工到建材,应用于-50℃至150℃之间产业链的隔热、保暖和隔音。
服装行业是“优倍暖”目前的主打市场。服装与人体直接接触,对于环保、手感和厚度要求极高。服装保暖,首先要解决对流、辐射和传导的技术问题,“优倍暖”也不例外。目前服装主流保暖材料以羽绒和化纤棉为主,它们的原理都是通过储存大量的空气,尽可能地使空气静止,从而降低导热系数、产生热阻。由于羽绒和化纤棉制作服装都需要分格缝线,因此针孔留下的空隙易使空气产生对流,虽然有限但还是会对保暖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羽绒和化纤棉分格缝线的位置导致羽绒的存储量和化纤棉无法蓬松,空气储存量大量减少,导热系数大幅度提高,影响服装的保暖能力。
“优倍暖”保暖材料制作的服装,不需要分格缝线,面料不需要防绒,款式设计也不再受分格缝线的限制,针孔空气对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且“优倍暖”属于吸湿、速干材料,人体挥发出的水份能快速吸收并导出,冬季穿着舒适性更好。“优倍暖”使用GB/T11048-2008国家标准测试,导热系数为0.00824 W/(m·K),从理论上来说,两层“优倍暖”厚度约1.38mm,相当于轻薄羽绒服的保暖率。研发团队曾在北京进行“优倍暖”穿着体验。在此期间,北京平均气温-8至5度,风力3-5级,天气寒冷。实验数据表明:两个月的穿着体验,保暖效果和舒适度远远超出理论值,1.38mm厚度的“优倍暖”填充在面料与里布之间,保暖率相当于每平米充100克90#羽绒的保暖效果。
会议历时三天,同期还召开《种植用岩棉》团体标准第三次工作会议和国家标准《真空绝热板有效导热系数的测定》、《真空绝热板湿热条件下热阻保留率的测定》的讨论会。《中国建材报》、中国绝热节能网、“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微信平台、《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杂志等提供全程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