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菅敏:中国纺织细纱工“第一人”

   2020-07-14 IP属地 火星聪慧网sxxjymy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4日 21时15分27秒

    在2016年10月举行的全国纺织行业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上,魏桥创业集团职工菅敏脱颖而出,勇夺第一。一名“80后”的农村女工,是怎样将细纱工这个看似简单的工种做到极致的呢? 学徒期一个枯燥动作会重复上万遍,比同时期进厂工友提前1个月出徒独立顶岗 。

纱线

纱线

    2016年底,在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一处细纱车间,笔者见到了菅敏,她穿着短袖衫,脸上是细密的汗珠和略带腼腆的微笑。

    采访中笔者得知,2002年,菅敏进入魏桥创业集团开始当学徒,个性要强的她当时为了掌握一个操作要领,会把一个枯燥的动作重复上万遍。最后,她比同时期进厂的工友提前1个月出徒独立顶岗。

    细纺车间将粗纱条牵伸纺成纱线,而纱线可以加工成各种布匹。因为工艺需要,细纱车间常年保持30多摄氏度的高温和较高的湿度,一般人刚进入车间时会多少感觉不适,而菅敏和工友们则像热带丛林里飞翔的蜂鸟一般,灵活地在纺车之间穿梭,不时停下脚步,找头、引纱、提纱、接头、换粗纱……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操作动作让人眼花缭乱。

    无数次手缠细纱的操作,让菅敏的手指结了老茧,留下了凹痕,一个人能看30台纺车,善于总结经验解决技术难题。

    “她一个人能看30台车。”菅敏所在分厂的厂长李晓丽轻轻拍着菅敏的肩膀说。她们车间的纺车一台有480锭,30台车就是14400锭,细细的纱钱在牵伸过程中容易断头,会造成相应纱锭上的棉纱浪费,“断头”等问题要凭工人的眼力和经验去发现。

    “新型自动化纺车可用信号灯和屏幕显示‘断头’的纱锭,但接头等工作还是要靠工人手工完成。”李晓丽说。

    “要练好操作技术,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下苦功夫。”2002年10月,初中毕业后菅敏进入公司成为纺织女工时师傅说的话,她一直牢记在心。菅敏苦练本领,操作技术日趋成熟。

    从2010年起,菅敏每年都参加公司组织的“操作运动会”并屡获佳绩。2013年春天,车间新上一“S”捻品种,作为高难度品种,大家很少接触,菅敏就在操作中反复实践,最终总结出一套连贯的操作法,纱线距离纱管长度不超过3圈,纱尾长度控制在0.5—1米之间,既减少了浪费,又提高了工作效率。2016年初的比赛中,她拿到了全公司一等奖第一名。

    为备战全国技能竞赛,高强度训练操作弱项,抄写理论考试资料的本子摞起来足有半米高

    为迎接2016年10月份的全国竞赛,菅敏更为刻苦地练习。她每天早上6点多提前到车间,针对自己的操作弱项“接头”进行高强度训练。有一次,生产区的师傅来观摩,又累又急的菅敏再也控制不住,搂着师傅的脖子大哭了一通,擦干眼泪后继续练习。

    最终,苦练加上操作方法的创新,让她在接头操作中摸索出了“甩管法”,速度由42秒提高到24秒,补齐了操作技术上的“短板”。

    为备战全国细纱竞赛中的理论考试,班上时间不够用,菅敏下班后自学。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为避免孩子打扰分神,她自己跑到昏暗而潮湿的地下室,一遍一遍地抄写、背诵200多页的理论资料,考试前抄写的本子摞起来足有半米高。那段时间,这间地下室成了她的“私人工作室”。

    成为全国冠军的菅敏获得大赛及公司的奖金共18000元,魏桥纺织公司下发文件,号召全公司7万名员工向菅敏等优秀女工学习。

    自己做好,还要带好徒弟。几年里,菅敏已先后带出60多名徒工,个个都成为各个分厂细纱操作中的骨干。在这些人身上,同样传承着菅敏扎实、坚毅和勇于担当、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

    菅敏的徒弟、值车工赵燕青说:“我刚做学徒,啥也不会,她从拔纱、接头、顺纱、换纱手把手地教我,我不适应,手上割得一道一道的手印,细心的师傅还给我买创可贴。”

    李晓丽说:“车间有高难度品种的时候,都是菅敏主动要求来看这个品种,并且能够把平时的工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工人,给我们的职工树立了榜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sxxjymy其它资讯
 
更多>相似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该作者发布的供应信息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